勵行會服務九龍東青少年,而工福則負責九龍西區。兩區參加的青少年合共220名,師友人數共186名。而昨日參加計劃的青少年、其生命導師及家長共400多人穿著鮮艷的紅色及黑色印有七彩手印圖案的T恤出席。
此計劃為期三年,主要透過三大元素「目標儲蓄」、「師友計劃」及「個人發展計劃」,提升九龍區青少年的自我管理和規劃未來的能力,並會鼓勵他們建立資產的習慣、培養正面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抗逆力和擴闊社交圈子等。
出席開展禮的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表示,在多區「兒童發展基金先導計劃」中,九龍區是規模最大的,而且結合了教會的網絡,動員幾十萬教友的資源,充份發揮社會力量,真正達到了資源整合的理念。他又表示,全港13600青少年加入計劃,政府在每名參加者身上投放的資金為2萬港元。若計劃真見成效,有望向政府爭取更多撥款成為經常性的計劃,望能解決跨代貧窮的問題。
計劃的首倡者蔡元雲醫生說,時下社會及大眾傳媒將青少年打造為沒用的一代,呼籲年青人要自己走出來,奮力自強。
開展禮由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先生、立法會福利委員會委員黃成智議員、教會關懷貧窮網絡常務委員蔡元雲醫生及周榮富牧師、工業福音團契董事會主席黎偉祥先生和基督教勵行會執行委員會主席翟達安先生等主持。各嘉賓手按印有手掌圖案的手掣,亮起屏幕上葡萄樹上「結伴同行‧生命有可能」的字句,寓意同心幫助青少年生命成長,與他們結伴同行。
會上邀請了四位來自九龍東及九龍西區的青少年及其師友台上真情分享。師友計劃僅開展了5個月,透過他們的對話,可見青少年及師友間已建立了互相信任及真摯的情誼。
計劃三大元素:
「兒童發展基金先導計劃」為期兩年,當中包含三大元素:「目標儲蓄」、「師友計劃」及「個人發展計劃」。「目標儲蓄」是鼓勵青年每月儲蓄200元,完成兩年儲蓄後將會得相等的配對金額,並政府發出的3千元作獎勵,並在計劃完成後可作實踐個人發展計劃之用。計劃得到由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及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組成、並不少基督教機構參與的「教會關懷貧窮網絡」響應,捐出100萬元為青少年提供儲蓄配對基金。
另一重要元素為「師友計劃」。參加的青少年均會編配一名21歲以上的師友,與他們結伴同行。師友除日常關顧外,每月至少與青少年見面兩次。機構每兩月一次為師友提供培訓及支援性會議。而第三個元素、「個人發展計劃」則會幫助青少年訂出具體的個人目標及發展計劃。
基督教勵行會及工業福音團契是獲勞工及福利局撥款資助,成為首批推行「兒童發展基金先導計劃」的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