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是中國東南部沿海港口城巿,是浙江省外省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外來人口佔四成,是中國民營經濟的先發地區,也是基督教信徒最集中的地區之一。柳市堂始建於1882年清光緒年間,目前信徒約2600多。由於信徒增多,2008年開始在柳市呂嶴建造新堂,並於今年建成,2月19日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
隨著溫州柳市堂的落成,國內第一個中國社會科學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合作的「溫州柳市調研基地」也在柳市堂成立。此調研基地由柳市教堂和中國社科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共同設立,是第一個以教會為基地的國家調研中心,未來將從事與基督教相關的研究。
紐約神學教育中心漢語網絡神學院榮譽教授丘恩處博士、香港宣道出版社許朝英社長、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楊熙楠總監、香港崇基神學院盧龍光院長當日為揭牌儀式致賀詞。
卓新平:了解基督教在中國社會發展的契機
中國社會科學院基督教研究中心所長卓新平表示,基督教是一個和諧、強調地上有平安的宗教,因此基督教更應該把它的信仰的這種積極的因素弘揚出來為中國社會作更多的貢獻。而調研基地的成立對於今天如何了解基督教在中國社會的發展及如何使宗教研究跟現實密切結合,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楊熙楠:漢語神學的背景
在授牌儀式上,香港漢語基督教研究所總監楊熙楠表示,作為研調基地的溫州教會的成長具有代表作用。溫州教會從最初文革時期祈禱、讀經的小型聚會,發展到今天多元化、超級大教會的形態。而且教會的工作也從最初單單傳講福音,到現在的服務大眾,陳總監認為「就是要建立這樣的教會」。他盼望柳市調研基地能促進人文學術界跟教會神學進一步的對話與合作,借著這個平臺使基督教的信仰不單單在教會有很大力量,也把信仰帶到大學,帶到社會大放溢彩。
他又進一步解釋將教會神學與人文學術二者揉合的重要性。在上世紀90年代,香港基督教研究所提出了一個概念:在學術界中建立一種能被大陸學術界接受的神學,叫漢語神學。當時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很多學術界學者也在思考怎麼帶領和推動中國的新文化運動,因此此提案能被大陸接受。
楊熙楠回憶說,上世界80年代有兩個大的思潮,一個是復興中國文化,另一個是引進西方的學術來幫助中國文化的復興。漢語神學是在引進西方學術的潮流之下的其中一支。在頭20年的研究中發現,在學術界大環境下來推動神學勢必引起教會裏面神學家的批評,因為學術界有它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規範和研究角度、議題、研究的元素。這與教會神學家,在語言、學術規範、研究視角、議題方面,都不相同。
這些差異在頭十年引起了人文學者和教會神學學者雙方的的爭論,也產生很多批評、排擠。人文學界的研究學者覺得教會的研究水準太低,教會神學學者也覺得這些學術學者是「沒有信仰的經歷、經驗」的人,怎麼可能做神學﹖經過最近十年的多方努力、建設性對話和交流,教會的神學家和人文學界的基督教研究學者,都慢慢的發現了兩者之間的差異,並且這些差異有其積極性。之後,慢慢的從批評變成彼此欣賞、從互相排斥到發掘彼此互補。到後來大家都覺得基督教信仰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詮釋的,一個是教內的角度,一個是教外的角度。
![]() |
盧龍光:從知識、信仰和行動結合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院長盧龍光教授認為,盧院長說社科院是中國最早做宗教研究的學術機構,在柳市堂設立調研基地是在改革開放後中國研究宗教的最重要基地,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政策,最具體、明顯的落實。
他又回應楊熙楠的話題,說教會神學與人文研究的矛盾這是華人的問題,不是世界性的問題。教會神學和學術神學本來是沒有分割的。他舉例說,香港中文大學作為中國第一個開設神學院的公立大學,目的是培養教會人才,學生也跟神學院外的科系有交流,無論對方是否基督徒。基督教信仰、基督教學問不單是基督徒的,他反問:「我們的上帝,不是只屬於基督徒的。為什麼不可以研究?還沒有信主的人,當然可以研究。」
教會的其中一個功能就是教導,基督徒應當是個學習、教導的群體。這也是為什麼今天世界上最老的大學,包括德國最老的海德堡、英國牛津、劍橋、哈佛、耶魯等大學都是從研究聖經和研究神學開始的。
盧龍光院長又從溫州教會史說明在溫州建立社科院中教研究中心調研基地的重要性。他指出,近期在溫州的研究中發現一位只有36歲就死在中國的一位女護士長,名叫竇唯心,日本侵華時很多外國傳教士都走了,她也沒有離開。就像當年英國獲得兩枚奧運田徑金牌的李愛銳(Eric•Henry•Liddell),日本侵華時,作為英國來華宣教士得他也沒有離開,後來死在了山東的集中營。這些人都願意為中國人犧牲自己,去年英國的倫敦奧運會仍舊紀念李愛銳,但中國人不知道竇唯心。
盧龍光院長說:「所以,我們要做成調研的,無論是歷史的、現在的,究竟基督教信仰是強調知識的。」
針對國內很多邪教、異端出現的原因,盧龍光教授認為:「因為我們今天不看重知識,不看重研究,所以出了那麼多問題。不僅破壞社會、破壞國家的和諧。也破壞基督教的見證。所以希望大家對歷史,對現況做更多的研究。從知識、信仰和行動做最好的結合。」
各地人士到賀
不少官員和基督教人士出席了授牌儀式,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全國常委、社科院世界研究所所長、中國宗教協會會長卓新平教授;社科院世界研究所黨委書記曹宗建、浙江省名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莫幸福、溫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葉軍畢局長、樂清市委常委統戰部楊茂富、樂清市民族宗教事務局陳金廷局長、陳金海牧師、鄭利華長老等。
揭牌儀式結束後,由來自中國社科院、四川大學、溫州大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紐約神學教育中心等機構的專家學者、教會人士等40多人以「溫州基督教會柳市堂與社會和諧發展展望」為題進行了研討,就教堂建設與教會牧養、基督教與社會適應、教會神學與學術界神學如何良性互動,以及基督教與中國文化之間的關係等問題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