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恩之光与中西文化(上)

(根据作者在美国第18届湾区春令营专题讲座整理)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借著它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著它造的。 约翰福音1:1-3 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马太福音6:10 大纲: 一、文化及中西文化的表面不同性 二、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三、基督信仰成全西方文化 四、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相似处 五、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相异处 六、基督信仰成全中国文化 何谓文化?文化就是人化,是人在世界上打下的烙印。沙漠里没有文化,沙漠里有了绿洲有没有文化,还是没有 。但有一天在沙漠的绿洲里发现了一个人使用过的陶器,那么就有文化了。可见,文化是与人息息相关的。有人就有文化,人的衣服构成了服装文化,人的食物构成了食品文化,甚至有一次我看到要举办一个马桶博览会,可见形成了一个马桶文化。 文化的最核心的是信仰,信仰的不同造成各个国家文化的不同。信仰关乎有没有神、神跟人的关系、人的价值等核心问题,这些核心问题的解答会影响到人的家庭观、工作观、经济观、政治观。而观念的不同,就会导致行为的不同,行为沉淀下来就是习惯,习惯形成文字就是制度。可见信仰是文化不同的根源,信仰的不同会导致文化的不同。东南亚三国马来西亚、新加波、泰国在地理环境、气候和人种上差不多,但三国的经济、民风、政治都很不一样,新加坡是东南亚的楷模,文明、进步、经济发达,相比泰国、马来西亚确实有很多的优越地方。究其原因,在于新加坡是一个基督化程度很高的国家,而泰国是佛教国家,马来西亚则是伊斯兰教国家。我们来的美国,发现美国和中国在很多地方有著天壤之别,美国人是人,中国人也是人,但为什么差异如此之大呢?根本而言这是各自的信仰系统造成的。 基督徒得救称义后不是马上要离开人世,神叫我们要修理看守、更新世界的文化,这就是基督徒的文化使命(cultural mandate)。根据圣经,基督徒有两个使命,一是福音使命,就是传福音到地极(太28:18-20),另一个是文化使命,就是在创世纪中神给人的管家权柄,对世界和社会的"修理看守""治理管理"。(创1:26,28)神给我们的管家权柄,人在亚当里丧失了,在罪中我们丧失了作为管家以神的旨意进行文化更新的功能;但是靠神的恩典,我们在耶稣基督里,重新恢复了这个权柄。我们要运用这个权柄在社会上进行管理治理。 根据伟大的神学家加尔文对圣经的理解,神对人和世界的救赎,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个人的救赎和生命的更新(personal redemption),其次是自然界(cosmos redemption),救恩使万物复兴、还原,可见使徒行传3:21。我们来美国时发现这里很多动物,跟人相处的很好。松鼠、野鸭、野鹿可谓随处可见,我曾与一弟兄到著名的国家森林公园优山美地(Yosemite),我们在溪水边玩时突然发现有个山狮在我们对面饮水,我当时吓坏了,第一个感觉是马上找个大棒子护身。当我小心翼翼撤退时,那个山狮居然对我们毫不理睬,饮完水马上就走了。我们快速离开时,随同弟兄告诉碰上的美国人,溪水边有山狮,我以为美国人和我们一样要撤退,没想到他们非常兴奋,都跑过去去看了。通过这事我看到人与动物关系的改善。 救赎的第三个层次,就是社会文化的更新(Redemption of history and society)。神要复兴万事,可见马太福音17:11。人的生命的更新导致人的各种价值观的更新,最终导致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社会文化的更新。 有人说,多一个基督徒,就少一个中国人。这句话就是将中国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对立起来。认为二者是不可调和的,是冲突的。现在主张这种冲突的理论很多。1993年夏季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亨廷顿教授(Samuel Huntington)在《外交季刊》(Foreign Affair)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文明的冲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的文章,里面指出由意识形态之争引起的冷战结束后,国际间的冲突将以各种文明间的冲突为主要形式。他将当代文明划分为:西方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还有可能出现的非洲文明,共8个文明实体。他并指出:"未来的最重要的冲突将沿著把这些文明区分开来的文明的断层线展开"。 实际上,这8个文明体中真正扮演冲突角色的,只是三大实体:西方文明、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的冲突由来已久,但由于911事件,使中国与西方联手开始对付中东的极端势力。所以说911事件最大的得益者就是中国。但前段时间本拉登被击毙,却标志著西方由于摆脱了中东的牵制而要开始与中国正式对抗了。 这种文化的冲突也表现在中国当政者的心思中,近年来,中国政府把孔子和孔子学院作为对抗西方文化和向西方进攻的工具。今年年初,孔子像被立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是国家政治的像征。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这是儒教国教化的标志。但是不到100天,这个孔子像就从广场撤离了。有人说这是保守派的胜利,他们要毛像而不要孔像,对付西方文化,还是老毛管用。但我觉得这是可喜的变化,任何宗教不能成为国教,也不能拿传统文化来对付西方文化。 跟这些文化冲突论相反,我们认为文化是可以融和的。尤其是基督教,不仅可以与西方文化融合,而且也可以东方文化融合。我们这次讲课的主题就是:神在历史上如何成全了西方文化,在今天,神也要成全东方文化。 我们看到在北京的天坛,有"昊天上帝"的牌子,在远古,中国人也敬拜这个独一的真神上帝。徐光启是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著名儒士,但他也是一个天主教徒,他的坟墓上至今还有一个十字架。中国的第一个牧师是梁发,他在给基督教第一个来中国的宣教士马礼逊做助手时信主,并且成为牧师。他写了很多福音小册子,如《劝世良言》等。并发送小册子给来广州考试的学生们。其中一本小册子发到了一个学生手里,竟然掀起了巨大的革命运动。这个学生就是洪秀全。可见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并不抵触而是可以相融的。 我们知道韩国的国旗是一个太极图,是道教的标志。韩国是典型的东方文化,但今天韩国有近一半以上的基督徒,韩国的基督化已成事实。韩国也是第二大宣教国家,力图从首尔出发,经过中国的北京、西安,传福音到耶路撒冷。这张图片是韩国总统在早祷会上应牧师的号召向上帝下跪的照片,结果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中国很多网民认为,总统是天子,是不应该当众下跪的。这就是典型的东方观念,天子接近于神。而在基督徒李明博看来,他只是上帝的儿女之一,也是蒙恩的罪人,也应该跪拜。在李明博身上可以看到韩国人已经将东方文化更新了、基督教文化已经渗透到韩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简单来说东方文明起源于黄土内陆,而西方文明的起源于大海(地中海)。西方文明又受到基督教的巨大影响,所以我们来美国看到的文化,实质上是一个源于古希腊文明、结合基督教文化的当代西方文化。如果说自由女神是美国的像征,那么长城就像征了中国文化。从自由女神我们看到个体的独立和伸张自由的精神,而长城就是一个巨大的墙,来保护群体的安全。 我来美国感觉墙很少,大多数家庭都没有墙,我到白宫,发现只是一个小栅栏围住。但在中国,到处是高墙大院,在农村每家每户都是有墙的,在城市每家每户都需要防盗门,也是一个墙。现在每天还流行"翻墙",不翻墙还看不了外面的世界,墙成为每日生活的必须。但我们到美国,感受到这是一个开放自由的文化,感到我们自身的文化与此有很大的不同。 在美国,社会最小的单位是个人,而在中国,社会最小的单位是家庭。所以在家庭里的纠纷甚至暴力冲突,社会一般不管。在中国,家内无人权,夫妻打架,政府一般不理,父母打孩子也是天经地义。我们从小都是被父母打著长大的。以前我大姐和姐夫经常打架,是我姐夫的家庭暴力,但我姐上告无门,我们出面也没有人理。但在美国也敢打孩子吗,你敢打妻子吗?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人,打他们是侵犯人权,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肯定会干预。我以前在国内也打过孩子,但来美国后不敢了。 在中国,儒家传统其实不自觉地影响著每个人,家庭里要长幼有序,社会上要尊重领导。但我们到美国后,感到总统不像总统、市长不像市长,总统是给人骂的,市长要讨好市民,我们也感到孩子不像孩子、父母不像父母。孩子的人权被尊崇到一个地步,快要翻天了。而对领导和官员,美国更多的是监督和限制。据说美国移民局对将入籍的人问的一个问题是:美国是个法治国家,意味著什么?我们中国人本能地就会回答:意味著人民要守法。错了,移民局的标准答案是:意味著政府要守法。 不仅家庭,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也不同,我们东方人习惯笼统的综合,求大概、差不多,是一种综合主义的思维,例如道教就把世界综合到阴阳互动的状态,例如中国画,大部分也是写意而非写实的。也如中医,强调人体为综合系统,要治病就要全面协调身体。而西方的思维是一种分析主义的思维,将世界分析到原子、分子,作任何事情,都会分析出几个层次、几个步骤出来,西医也是分析性的,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 为什么东西方文化有这么多的不同呢?这不仅因为早期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基督教传入西方后构成了西方文化的主体,形成了与中国以儒、释、道为主体的文化的根本性不同。下面,我们看看,基督教是如何影响并成全西方文化的,我们的中心论点是:神在历史上如何成全西方文化,今天,神也要成全中国文化。 基督教发源于中东,但在使徒时代就进入罗马、雅典,开始影响西方文化。我们知道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核心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柏拉图强调理念世界,认为现像世界是虚假的、无意义的,人要追求理念IDEA,也即道 LOGOS.LOGOS成为西方文化的主题。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跟他相反,执著于现像世界,这也发展了古典科学和政治学。基督教将这两方面都结合了起来,一方面如《约翰福音》开篇:"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借用LOGOS的概念将基督福音传到了西方世界,也是基督福音成全了西方文化的主题"道"。另一方面,如主祷文中的"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基督教的入世精神也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科学精神相结合,在现实社会西方人履行管家的使命。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教逐渐确立为国教后,基督教就开始了主宰西方文化的历史。奥古斯丁并开始确立基督教的神学体系,使基督教成为影响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在其后的一千多年,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的精神作用,类似汉朝以来直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一样。这个时期,在基督教影响下,西方的艺术、科学、教育体系全面建立起来,基督教的思想也影响了西方的经济和政治。基督教维系了西方文明。因为,伊斯兰文明不断侵蚀欧洲大陆,在欧洲大陆东部,《圣经》中我们熟悉的安提阿、歌林多、加拉太等全部被穆斯林占领,在西部,穆斯林通过西班牙、葡萄牙差一点攻占了法国。法国皈依基督教的查理曼大帝几经苦战,终于维系住了西方文明在欧洲大陆的命运。 基督教不仅在中古时期维系了西方文化的生命,而且在宗教改革后,引领西方文化步入了世界现代化浪潮,并使西方文化几乎成为现代化的同义语,直到今天,全世界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把各方面的现代化作为国家、社会发展的目标,而现代化的起源,实际上就是在1517年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中。西方有部很有名的书叫《世界通史》,但它被分为两个部分,《1500年前的世界历史》和《1500年后的世界历史》,为什么要从1500年开始分呢?因为宗教改革运动,尤其是基督教从天主教中脱离出来后,对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经济从中世纪的庄园自然经济开始转型为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政治从政教合一的专制政权开始一个个演变为民主宪政国家。马丁路德在《圣经》中重新发现的“因信称义”教义,使个人摆脱了教皇和教权的辖制,直接与上帝建立了联系,确立了个体的价值和尊严,他提出的:"人人是祭司、人人有呼召"以及CALLING天职的观念,使每个职业都成为神圣的呼召,各行各业都以神圣的情感投注在各自的工作中,这样一种精神理念成为资本主义精神的主要支柱。而加尔文提出的"预定论"及文化使命,打掉了中世纪教权、迷信、皇权对人的捆绑,也打消掉政权的神圣性,使基督徒开始"入世修行",让"世界就是我们的修道院",在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管理中履行管家的权柄和使命,彰显神的慈爱、圣洁、公义和荣耀。 我们中国人很多人以为世界现代化是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这条路线来的,实际上更加具有本源性的,是从宗教改革、荷兰、英国、美国等宪政国家的确立、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这条路线来的。因此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中国需要的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精神》,里面指出了基督新教的兴起和发展,正好伴随著世界经济、政治的现代化,而基督新教价值观影响下的文化,也成为现代化文化的主体。

(下部份将在下周一登出)

【曼德,本报专栏作家。基督徒作家、羊文化首倡者,基督教道学硕士,曾在大陆数百家教会、工商团契、企业演讲,经常于众多主内刊物发表文章。曾在大陆出版《天职》、《新职业观》,在香港出版演讲光盘《信仰与经济》,在美国出版《荣耀职场》。现为中国福音会副宣教士。(支持曼德事工可奉献至: China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1605 E Elizabeth St., Pasadena CA91104 USA;支票擡头:CMI,并注明「奉献曼德文字及文化事工)】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