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喜乐合唱团"专访:他们如何展开伤健事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台湾「喜乐合唱团」专访:他们如何展开伤健事工﹖
四位成员——李继吾、喜乐合唱团许秀柱、曾国雄与团长林德昌分享了面对伤健人士应该如何展开更有效的事工。
近日,台湾伊甸福利基金会的"伊甸‧盲人喜乐合唱团"专程来到香港进行『爱的传递20周年巡回感恩献唱布道会』的演出。四位成员——李继吾、许秀柱、曾国雄与团长林德昌的经历可以说是圣经里的"巴底买"的现世版。

他们童年时或者先天或意外导致视障,从此生活在绝望与无助之中。在这样的状态中,他们先后认识了信仰并来到伊甸的大家庭中,心灵的伤痛逐渐被医治,重新被喜乐所充满,帮助更多软弱的人。

因此,他们创立了喜乐合唱团,传福音的同时积极展开针对视障人士的事工,教导他们多种音乐、盲人电脑等多种才能,带动了很多盲人开始从事多种职业,排除了一般人认为视障者只能以按摩业为生的刻板印象。台湾公益资讯中心将喜乐的奇迹评价为"视障生涯的一大突破",高度赞扬了他们为视障人士所作的贡献。

本报记者与四位盲人音乐人进行了专访,他们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分享了面对伤健人士应该如何展开更有效的事工。

授视障人士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喜乐"多年来服侍于视障人士,特别是那些由于意外事故导致中途失明的人士。四位成员在谈到如何帮助视障人士时,也有非常独到的见解。

许秀柱分享说:同为视障人士的经历,使他们可以更能理解并且走进视障朋友的心。他举例说:很多视障朋友希望得到电话上的辅导,当时有一个弟兄非常自暴自弃,用烟和酒麻醉自己,主管的干事没有办法进入他的心里,于是就只能把这个弟兄交给"喜乐"。我非常能够体会他的心情,因为我曾经也是这样满怀抱怨,没有办法接纳自己。他的痛就是我的痛,我不知道能帮助他什么,只是请他到我的家,他来了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抱住他,跟他一起流泪,用圣经的话语跟他分享,用上帝的爱来帮助他,让耶稣的生命真正进入他的里面。

团长林德昌则更进一步地说到:"雅各书说: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到底如何才能切实地帮助视障人士,不是简单的办一些慈善活动、旅游散心,不是授之以『鱼』,而是要授之以『渔』。"他以自己在伊甸被帮助的经历说:"我们为什么那么感谢伊甸,因为它不是帮我们申请福利,办旅游观光,最大的是知道我们的兴趣所在,并且落实到职场上发挥,透过音乐成为我们的事业,不仅帮助了自己,也帮助了许多视障朋友。"

林德昌对此,专门分享了"喜乐"是如何具体的帮助视障人士的,他说:"视障人士来到我们这里的话,我们首先辅导他们的心灵,希望用信仰与主的爱来医治他们破碎的心灵。同时,帮助他们掌握三种技能,一是学习盲文以获取资讯,二是定向,三是按摩与盲人电脑等。"

他解释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盲人最大的可怜就是不能够第一手地接受资讯,所以只能透过别人,这就造成了盲人不能自立,只能通过别人的怜悯过活,这是极度不稳定的。给他鱼吃,不如教给他如何钓鱼。我们希望这三种技能首先能让视障朋友做到可以第一手获取资讯,并且能够传给别人,之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从而不要再依赖别人,使自己的存在变得有尊严与价值。"

林德昌也分享了事工中的艰难:"不少人只是抱著到我们这里学习一些基本技能的想法,不去接受信仰。没有办法触摸到神的灵,其他的也是很难的。 但无论如何还是很感谢的,因为连耶稣医治了十个大麻风病人,也只有一个回来感谢的,台湾有5万多视障朋友,看到那些接受信仰回来报恩的人真的是很感谢神的。毕竟信仰是个人化的事情,我们不能强迫他接受信仰。"

"即使没有接受信仰,但是他掌握了生存的基本技能,能够自力更生,还能够告诉更多视障朋友,可以来到伊甸寻找帮助,我们也是很感谢的。在信仰上,除了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之外,只能是祈求神的怜悯与圣灵的感动,让他们真正的接受信仰,因为惟有信仰的根基才能让他们真正站立起来。"

相关新闻: 四位视障音乐人以爱化解身体障碍 (2005-11-06) 现世版本巴底买——心口呼喊赞美神 (2005-10-20) 台湾"爱的传递"喜乐合唱团感恩二十载(2005-09-28)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