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中學生開學壓力指數偏高 家長和學生協同應對

香港青年協會上月以問卷調查方式訪問了1383位中學生,結果發現有近三成中學生在面對開學時壓力指數偏高,達到7至10(壓力最高指數為10),而他們的主要壓力來源是擔心學業表現。為此青協呼籲家長和學生共同留意開學適應期,建議學生及時調整心態,以務實的精神準備開始有規律的校園生活;同時也提醒家長在子女應對困難時,能及時提供適當的支援,幫助學生積極面對學業以及校園生活。據悉,青協展開此項調查已有4年之久。 青協督導主任余豔芳女士表示:本次青協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首推開學三大憂慮事件為「課程太深,未能應付」(達71.37%)、「將要面對公開考試」(達41.58%)以及「不習慣新的校園生活/環境」(達35.79%)。三分之一(32.68%)的學生為此對開學感到緊張、恐懼。余女士同時結合青協電話熱線輔導的經驗進一步指出,青協在過去的一年(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處理與校園生活相關的求助個案共7898宗,單是2010年8月至10月期間(開學前後的三個月時間),青協就接到1400多宗(占全年17.73%)校園生活的求助個案,這些案件與調查結果均反映了學生在開學前後在升學、學業和人際關係方面感到壓力巨大以及難以適應。 如何緩解壓力,減少憂慮?在受訪學生中41.65%表示會向朋友傾訴、37.89%則認為投入喜愛的活動以分散注意力來緩解壓力,另外32.10%的受訪者認為可以主動認識新朋友,借此減輕對新學年、新環境的恐懼。余豔芳女士指出,現在正處於新舊學制交替的時期,對於新高中課程的內容,不但有來自社會的關注和討論;學校對學生的文憑測試要求也極為重視,而學生出於擔心自己的課程能否達標,多數會選擇在暑假期間進行密集式補課,這就無意中在社會、學校和家庭之中製造了一片緊張氣氛,使得學生徒增更大壓力。 學生如何豎立信心,重新適應校園生活?青協余女士分享其在電話熱線輔導中遇到的一些學生求助個案時,從三個方面給予積極的建議: 1 、實務方面 青協建議學生在預備開學用品,修理個人儀錶的同時,亦要及時檢查假期作業是否完成,學校網站上是否有與開學相關的最新通告。 2、 心態調整 青協建議學生儘早放下假期散漫的生活方式,開始調整作息,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以開放、主動的姿態去面對開學後需要面對的新老師,新同學,預備過有規律的校園生活。 3、留意情緒 青協提議學生在持續感到焦慮、恐懼或者清晰低落時,可主動向家人、朋友或社工求助,不可把問題積壓,使自身壓力增大。 家長如何協助子女順利度過開學適應期,儘快融入新生活?余豔芳女士在分享求助個案時首先就批評了一些家長對待子女學業時的三類「通病」:忽視子女需要;過度保護子女以及對子女不聞不問。余女士指出,有些家長時常無視子女的需要,或者在情急之下過分介入子女的生活,這都會給子女在應對困難時增添壓力,令他們感到不被關心的同時,也使得他們失去了學習獨立處理問題的機會。 為此,青協呼籲家長當重視子女在學習上的需要,學會耐心聆聽子女講述他們的校園生活,不當過度介入,但又要讓子女能感受到父母就是他們背後的支撐,讓每個子女都能知道家的溫暖和愛。青協建議家長: 1、以行動表達關心和鼓勵,忌嘮叨; 2 、營造輕鬆的家庭氣氛,留意子女清晰狀況,忌強加己意或過早否定子女的想法; 3、保持溝通,學會聆聽,忌比較,徒增壓力。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