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重塑教會生態 嚴增森博士:如雙刃劍需建倫理框架

「信仰為先、科技為僕」為原則:耶穌是信徒建立個人關係的對象,而非一個可供查詢的「數據庫」

AI正重塑教會生態 嚴增森博士:如雙刃劍需建倫理框架
瑞士一座天主教教堂安裝名為「AI 耶穌」虛擬形象,讓信徒在懺悔室內與其互動 (圖:NBC News 視頻截圖)
人工智能 (AI) 正重塑世界,更漸漸深入教會各方面,甚至重塑教會生態。香港浸會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碩士科兼任講師、金融業福音團契事工主任嚴增森博士近日宣道會區聯會刊物撰文「人工智能與教會生態」,剖析AI如何輔助教會事工,同時警示潛在危機。 嚴增森博士指AI影響力已延伸至各行各業,包括教會。美國九成教會領袖已將 AI 應用於事工上,如分析不同社群的需要並作出規劃,又幫助教會突破語言障礙,為普世宣教及跨文化福音工作提供便利等。AI 聊天機械人(Chatbot)亦為慕道者充當初步的福音嚮導。

但應用上有令人擔心的地方,如「虛擬耶穌」或「AI牧師」等應用程式雖然能夠迅速回答聖經問題、解釋神學概念,甚至撰寫講章,但其錯誤率仍然超過4%,必須謹慎使用。

他說:「資訊不等於啟示,分析不等於關係。」耶穌是信徒建立個人關係的對象,而非一個可供查詢的「數據庫」。

他又提到數年前開始盛行的「元宇宙教會」(Metaverse Church),雖然能夠接觸到因政治限制或對實體教會卻步的人羣,但也有不少實際風險,例如人們在實際社交中更疏遠,甚至出現虛假身份或鼓吹個人消費主義等現象。因此需要輔結合「衛星堂點」以取得平衡。 善用新科技作智慧管家

作者在結論中指出, AI 是雙刃劍,教會極需建立倫理框架,堅守「信仰為先、科技為僕」原則,他寫道:「引進任何技術時,必須首先考量是否符合聖經真理,以及能否促進實踐大誡命和大使命,科技應始終作為僕人,而不能成為信仰的主人。」

同時,教會應用AI科技目標是增強創造力,然而不能取代弟兄姊妹「面對面、心連心」的相交機會,因為靈命成長始終扎根於真實的關係之中。 作者亦提醒信徒,用智慧分辨 AI 訓練出來的資料會否傳遞錯誤的神學觀點,必須進行嚴格審核確保符合真理,並且使用 AI 分析數據時以最高標準保護會友的私隱。 作者預視在未來的世界 AI 將會迅速發展,回顧教會歷史每次科技革新都會引來憂慮,但教會總能夠將其轉化為廣傳福音的利器。

他鼓勵教會在面對AI時不固步自封,也不盲目追隨,他寫道:「讓我們勇敢地擁抱它帶來的機遇,同時警醒地持守永恆不變的信仰核心價值,善用時代的工具,建立那永不被虛擬取代、真實的、充滿愛與溫度的基督的身體。 」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