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到黑挂住打机? 明光社:沉溺是表征虚空需正视

一日到黑挂住打机? 明光社:沉溺是表征虚空需正视
子女沉迷打机,家长需要处理问题的症结。(图:网络图片)
随著网络的普及,青少年用于手机电玩的时间相应增加,打机成瘾、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疏离等,成为社会与教内关注的问题。

打机时间延长但未达成瘾

明光社项目主任欧阳家和在《烛光网络》文章中指,早于2009年循道卫理杨震社会服务处发布名为《儿童玩电子游戏现象问卷调查,80%被访小学生有玩过电子游戏;12.27%平均每周玩超过15小时;42%的学生承认玩电子游戏超过其预定时间。

2005年青年协会亦进行研究,1200多位被访者中发现成瘾者只占全体问卷的5.4%。

去年6月香港大学社会及健康心理学实验室发表《"青少年使用电脑现象"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在玩游戏的时间方面,23.4%的男生和10.3%女生平均一星期花在打机的时间超过14小时,即平均每天超过两小时。可能成瘾的学童占整体被访者5.4%,而有风险占4.4%,合共约9.8%的受访者为有风险及可能已成瘾。

欧阳家和分析,青少年打机成瘾的百分比维持在非常接近的水平,但游戏时数有延长的趋势,因而给家长产生"一日到黑挂住打机"的感觉。他指,青少年花长时间在玩游戏,其中原因是电竞类游戏中通常有10位玩家同时比赛,玩家基本上不能离座,若父母要求子女离座,他们觉得离弃队友、不尊重游戏,更会被人检举,游戏商亦会惩罚玩家。这种不能走开的状况,常给人沉溺感觉。

沉溺是表征虚空需正视

他认为,当家长见到子女经常机不离手,就认定他们是沉迷甚至沉溺,其实要反思几个问题,例如:"谁给电脑手机孩子玩游戏?"、"父母是否知道孩子在玩甚么游戏?"、"他们玩的时候你在那里?"、 "有否为家庭设下玩游戏的限制(家规)?"、"孩子除了打机,一家人有否充实的活动?"

欧阳家和称,有些时候家长为了让孩子安静给他们手机玩游戏,但又不及早定下规则,最后孩子在没有其他活动,打机成为唯一打发时间的出路。家长以这种"电子奶嘴"来养育孩子后果不堪设想。

他认为沉溺行为正反映出跨代问题,最终还是要由家庭出发。他引述专研基督教婚姻及家庭治疗的屈伟豪博士在其著作《网络沉溺》强调,很多时沉溺"只是一种人生迷失消沉的表征。个人背后的虚空,才是真正要处理问题的症结"。因此要妥善处理所谓沉溺问题,除了先了解子女为何未能即时停止游戏,经常看手机的真正原因,家长与孩子需一起商议使用手机的规则。

最后,他指出重要是"游戏不过是表征而已,要对症下药就需要先找出真正的病因。"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