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中基道書樓的攤位甚為清新怡人, “The Tenses of Reading” 以(阅讀時光)為主題,其佈置以白色及淡灰色為主,大型牆壁上掛著「阅讀時光」掛畫,在兩書籍間穿插著一幅幅方塊小型掛畫,並配以柔和的射燈,營造出舒適的空間感,走進其中感受無限的憩靜,彷彿吵鬧擁擠書展中的心靈綠洲。
本報有幸邀得基道出版社社長蔡桂球接受訪問,分享書攤的設計意念,同時談及了對今年巿道及信徒阅讀習慣的看法。
你們在書攤的設計上以什麼策略吸引人流呢﹖
蔡:在攤位上我們盡量做得「親和」一點。概念仍是著重阅讀對「人」的影響。 “Tenses for Reading” (阅讀時光),對每一個人來說,阅讀有我們過去的回憶,活在當下亦要繼續阅讀,而迎向將來我們也要阅讀,可見阅讀對每一個人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對基督徒也好,或作為一個社會也好,一個人的過去、現在、未來亦與這個不能分開。
今年「基道」的出版有什麼重點嗎﹖
蔡:我們沒有特別重點,因為我們推出的書籍一般較為「紥實」,深化信徒信仰為主。(那麼此類深化信徒靈命的書籍的銷售情況估計又如何呢﹖)其實購買此類書籍的人亦不斷增加中,但增加的速度並未如想像中快。因為我相信深化的阅讀亦需要時間慢慢培養,一個好的阅讀氛圍及好的推動亦很重要。
受到近年金融海嘯影響,您覺得今年的巿況如何﹖
蔡:以我們書樓為例,豬流感後看書的人沒有少,相信書展的人亦更多。
每年書展的人數不斷增加,唯有看正當書的人需要鼓勵。例如今年有很多不同的「多元」的影響,例如大家都知道的「o靚模」等次文化的影響,其實這些的存在都是可以的。有的文化我們認同它反映了社會部份現象,但我覺得基督教亦需要做好自己的一份,不然我們變得只會發出反對聲音,但自己又不能做好。相信我們要接納他們,但自己的部份亦需要做得更好。
蔡社長特別向本報讀者推介了三本重點書籍,包括《不可或缺的教會—重獲流失的一代》、《安息行旅》及《背約沉淪的循環軌迹—士師記析讀》。參觀書展的朋友一定不可錯過。
相關新聞 鍾氏兄弟書展為《鐘聲》支持者簽名 2009基督教坊精采圖輯 a > 基督教書坊開幕 冀締城巿心靈綠洲 「基督教坊」隨香港書展今天正式開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