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会青黄不接闹"宣教士荒"﹖

与差会探讨宣教士流失问题

香港差传事工联会近月发表了一份题为《防范宣教士流失报告─宣教士篇》的报告结果。该报告大致探讨了香港差传事工的三大隐忧:一. 宣教士步入中年带来的个人和工作问题,二.难以吸引年轻人投身差传的情况,三.差传的动员问题。 本报就此报告结果访问了国际事工差会﹙SIM﹚总干事余慧根牧师及宣道差会拓展部主任翁竞华牧师,更深入地探讨宣教士流失的问题,并借此看看两个差会如何处理宣教士流失的情况作出怎样的对策,希望两个差会的经验成为其他差传机构的参考。 宣教士流失的情况及原因 宣教士的流失因素有很多,两位牧师均表示有环境因素,如身体状况、孩子的教育、家人年纪渐长,需要照顾等,亦有由于使役效果未如理想、或另有呼召而离开的,但两位牧师更指出一些主要原因,值得探讨。 多在人际出现问题 来自五湖四海的宣教士事奉于同一地方是宣教工场常见的情况。余慧根牧师表示根据观察和经验,宣教士流失多出现在人际关系的问题。"遇到人际问题时,最理想的是别异文化之间互相磨合——『铁磨铁』可带来正面的结果。" 文化差异的正面影响是互相学习,但亦可能带来坏影响。"如果宣教士本身的性格问题,或成熟程度不够,就会暴露很多问题。" 他表示如差会发现宣教士之间出现了这样的问题,SIM会通过牧养关顾帮助他们,提供人际关系课程。退修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阶段性的宣教思想 余慧根牧师说,另一个因素是现在的年青宣教士多抱著短期性的心态加入宣教工作。"与以往或10年前不同,他们往往不会视宣教为一生的工作,而是阶段式、探索性。""很多宣教士数年后或会离开宣教路,或以专业人士的方式进入宣教工场。" 他又表示,不管入职宣教士的志向如何,SIM都会带信心视他们为长线事奉,尽力帮助他们做好宣教工作,并帮助他们在个人生命和宣教工作更清晰自己的呼召,走向成熟。余牧师表示,这样的做法可减低宣教士的流失。 宣道差会:加强关怀和牧养 翁竞华牧师表示,宣道差会注重对宣教士的关怀和鼓励。同工会定期与宣教士联络,注意他们的需要和工作果效,并给予鼓励和赞赏。差会教导宣教士所属堂会如何关心和支援宣教士之余,亦会给予宣教士辅导、退修和在职训练等,装备他们。 很多宣教士身在国外难以得到牧养,容易出现疲态。宣道差会从几方面著手加强对宣教士的牧养的做法,一是鼓励宣教士彼此牧养和支持,二是请宣教士所属堂会的牧师探访宣教士,一起退修。此外,宣道差会更会鼓励堂会将主日崇拜的讲道录音,寄给宣教士,让他们从讯息和敬拜得到帮助。 宣教士老化问题要面对 翁牧师亦特别留意到宣教士老化问题,更不断尝试寻找解决之法。 "差联会的宣教士流失问题结果出来后,开始引起更多人关注这问题。"翁牧师说:"宣教士老化问题,是因为很多神学院要求学生有社会的工作经验,因此很多人进神学院时年纪已较大,一般接近30岁,再加上要有2年教牧经验的要求,不少宣教士出来后已年届35以上。这对跨文化的事奉有不理想的地方,因为要适应新的文化。" 宣道差会如何面对这问题呢﹖"宣道差会在尝试寻找另一个机制,让刚毕业大学生即可进入神学院。"他在尝试与更多神学院商量,让宣教心志的学生在有宣教或工作有经验前就能进神学院,以免宣教士太迟进入神学院,影响日后宣教工作。 如何吸引青年人加入差传行列﹖ 余慧根牧师认为不少青年人愿意加入短期宣教,觉得情况乐观,他表示根据教新调查,一年内全港有700多人有宣教呼召。他认为宣教士应更多帮助这些年青人,多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但他亦强调教会在差传人力上可做的事很多,因为教会才是真正牧养的人。 翁竞华牧师亦认为很多人回应宣教的呼召,但由接受呼召到接受装备、直到踏上使役地一刻,可能要经过6至10年的时间。他认为,必须鼓励得到呼召的年轻人尽快订立自己的计划,尽快回应呼召,才不会拖延时间。 宣道差会在这方面尽力帮助有志宣教的年青人,差会每年举行"宣教士预备团",在信徒接受呼召一刻到出发宣教期间,不断给予关心和支持。但翁牧师坦言,这样的方式难以与他们有个人交谈机会。 宣教士青黄不接的"宣教荒"问题相信是不少差会现在或将会面对的问题,相信日后会引起更多关注和讨论,共同寻求宣教的出路。 相关报导: 宣教士流失问题存隐忧 (2005.09.09)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