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赢策略——训练青少年投入儿童事工 編輯室 2011年9月20日星期二 上午6:47 作者:维扬 那年,刚从台湾移民到加州的凯文因无法适应学校生活,而发生了严重问题,他的父母在走投无路之际来到教会。十二年后,凯文已经以优异成绩拿到双硕士学位,并在高中执教。感谢神一直眷顾、保守凯文,使他不至偏离正道。这些年来,我陪伴凯文一家人走在这属天的道路上,观察凯文生命的蜕变与成长,心中实在有说不出的感恩。 青春期阶段的确青涩,倘若身心尴尬的青少年们能在这段暴风雨期,像凯文一样先得救信主、后参与事奉,并装备投入儿童事工,对教会、家庭、青少年而言,不失为"三赢策略"。 回顾这段训练凯文投入儿童事工的年日,大致可概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虽不以时间为分野,然而时间却是相当重大的影响要素。 同心期 帮助凯文重新建立在基督里的自我形象,是这阶段的首要目标。当时,我带著自己的家庭和凯文全家一起研读圣经、开口祷告。这段美好的时光,不但让凯文灵命得到牧养和成长,藉著灵修聚会也引导他的家人亲近神,分享了生命的喜乐与重担。这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工人灵命成熟是事奉神的绝对基础。事奉不能代替灵命成长,唯有与主紧密连结才是基督徒的首要本分。 同行期 这阶段的目标是,让凯文享受与儿童相处的乐趣,同时又能明白教导儿童的重要。我们经常在周末,一起到不同的教会团契小组服事儿童,甚至教会的退修会都是凯文学习的好机会,凯文仿佛重拾幼年美好的时光。 藉著设计规划教学内容与实际进行,凯文对儿童事工的整体运作开始有了清楚的概念。此外,他也定期参加许多与教师相关的训练,包括万国儿童福音团契不同等级的教师训练与教材训练,凯文从这些宣教士、教师们的生命与经验中得著启迪。 同工期 同工期是让凯文学习独立教导儿童,同时引导其他资浅同工的阶段。大约在学习教导的第三年上半年,凯文开始有了某些程度的进展,此时也是他学习单飞的时候了。这期间,他参与一些行政工作,课前也自行预备教材。凯文成为小导师,同时带领自己的妹妹进入服事儿童的行列,如今凯文的妹妹正在大学修读儿童教育学位。 纵观教会事工的整体运作,训练、安排青少年投入儿童教育行列,应该是最恰当的抉择。对于青少年,无论沟通表达、灵命培育、生活态度都是千载难逢的训练机会。凯文因著投入儿童事工、负起教导责任,就必须更多研读主的话语。在繁忙的日程表中如何使学业与事奉达到平衡,他需要在时间管理方面寻求智慧。原来生性内向害羞的凯文在教导儿童时得著信心,于是合乎圣经的自我形象无形中就建立起来了。现在的凯文已经蜕变成有为有守、上进的青年,对未来生涯更有规划,为事奉之路做预备工作。 改变学业第一的价值观 父母藉著关心青少年孩子所参与的事工,与儿女有更密切的互动,一起同心为服事祷告,是多么美的事。然而,青少年的父母更要面对的挑战是,价值观的改变。 大多数华人父母都认为学业是绝对第一优先,是将来事业有成、光宗耀祖的不二法门。 "周一晚上参加师资训练、周末教导儿童,这些活动如何能够帮助我的孩子进入名校?""让我的孩子现在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它那a休后,再事奉神也不迟嘛!"问题是,在这种思想情境培育出来的青少年,有多少人进入大学院校后仍然留在教会?根据北美主流宗派统计,第二代基督徒进入大学院校后仍然留在教会的,不超过半数。(注一) 笔者三年前针对大洛杉矶地区十间华人教会做过一项统计(注二),探究华人教会青年人继续留在教会聚会、稳定成长的原因。研究结果发现其中一项是,这些青年人早在青少年期就已经因家庭、父母的影响,热心参与不同教会的事工。 另一个观察发现,一般而言,主日学的儿童对于青少年哥哥、姐姐的教导,大多数反应良好。当年小朋友们非常欣赏凯文的教导,这点我的记忆犹新。因为小朋友们对哥哥、姐姐有仰慕跟从的心,在语言、文化、沟通各方面彼此都有正面的影响,无形中哥哥、姐姐们也为儿童树立了模范。 建造青少年 训练青少年投入儿童事工确实是三赢策略,然而教会领袖、父母、属灵导师必需密切注意下列事项,以便造就青少年的生命,不致误导他们的事奉: 1. 事奉心态 青少年必需有仆人事奉(servant leader)的态度,事奉不是炫耀自己的本事、才华。耶稣基督已为教会清楚树立了仆人谦柔待人、顺服领袖的榜样。 2. 灵命成长 事奉不能代替灵命成长。我们必须随时提醒青少年与主建立永久连结的关系,否则难逃"事奉过劳、灵命秙竭"(burnout)的厄运。 3. 时间安排 属灵导师有义务帮助青少年,学习如何管里自己有限的时间,如何在忙碌的生活取得平衡、并作抉择。 4. 人际互动 青少年应该有"团队事奉"(teamwork)的观念,因此同工之间"铁磨铁"的操练是必然、也是必要的过程。 5. 计划管理 从环境的研究、异象的领受到果效的评估,都是青少年学习教会事工循环(Ministry Cycle)必经的路径。 6. 更新创意 所有事工都难免有低潮期。教会领袖如何帮助青少年,藉著创意更新(Creativity)挽回事工,是一个重要课题。 7. 技能训练 在这多元化的后现代社会里,青少年不能光凭一腔热血来事奉。从研经法到恩赐运用,都应是教会的储备同工要立志学习的内容。 使徒保罗劝告青年同工提摩太:"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提前四12)衷心盼望华人青少年们在教会领袖、父母、属灵导师的关爱训练下,也能和凯文一样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儿童们的榜样。 注一:http://www.barna.org/barna-update/article/17-leadership/323-report-examines-the-state-of-mainline-protestant-churches?q=young+adults+leaving+church 注二:笔者在达拉斯神学院的教牧博士论文。 蒙允转自 《传扬》杂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