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论讲道时劝戒讲员说:不要在讲道时卖弄学问,你若想讨论希腊文,来跟默兰顿(曾编辑新约希腊文圣经),想讨论希伯来文,来跟我吧(路德精彩力作是晚年多卷创世记释义,1483-1546),我们要乳养来听道的农民,像母亲乳养孩子一样。
蒙召是服事建立上主的教会,基督的身体。讲道最难是牧灵的应用;直到应用出现,讲章才诞生。但若自己没有被感动,很难去感动会众。牧灵应用是对文化处境有透识,对会众有期望和爱,使圣经产生"意义"(Meaning)。
有深度的讲演,富启发性(inspirational),使人反思,令人折服讲者的睿智;也因修词优美,表达流畅,使人喜爱甚至成为其粉丝。但听者不会因此而跟那圣者相遇,进而渴慕圣经,像两位以马忤斯路上的门徒感到"心里火热"。(路二十四章)
曾任英国杜伦(Durham )主教的新约保罗研究专家多马‧赖特(N.T.Wright )不单写神学释经专论,还步威廉‧巴刻莱(William Barclay)后尘,针对一般信徒,著述人人研经(Everyone Bible Studies)系列;他还写了不少灵修小品。
前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罗云‧威廉斯(Rowan Williams)也是著作丰硕,极受当代知识分子喜爱的作家。他的〈语言、信仰+小说:托斯妥也夫斯基〉(Langage, Faith + Fiction:Dostoevsky)成为智识界谈论的畅销书,但同时他也为一般信徒,写了不少生命成长及灵修的书。两位当代灸手可热的作者,关心信徒生命的成长和培育,肯定与他们曾长年在牧区牧养和讲台的事奉有关。
他们都受过优良的博雅大学教育和严谨的神学训练,浸淫在深厚的礼仪崇拜传统中,游走教会讲台和大学讲堂,关心社会时政,著述丰硕,是教牧的楷模。他们有著高派(High church)的客观崇敬(Objective adoration ),广派(Broad church)的社会关怀和理性求索(Ecumenical social concern and intellectual inquisition ), 及低派(Low church)的主观福音信仰虔敬(Subjective evangelical piety)。三剑合,天下平。
中国教会若要建立自己的神学,要选派人材,给予最优良的高等教育,最严谨的神学训练。
二战时期,伦敦被德国飞机轰炸,全国总动员在前线、在后勤抗战。一批牛津、剑桥的大学生也想投笔从戎。但首相邱吉尔拒绝他们说:好好念书,将来更重要的战线需要你们,好好预备自己。
注:伍渭文牧师为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客座副教授,前崇基学院校牧(2000-2013)。 (文章来源:承蒙允许转载自作者脸书。版权属作者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