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學生DJ舉了學校火警演習作為例子,說每次火警演習大家也只抱著玩的心態、抱著不用上一堂的心態,他們分享演習時老師、學生也不認真,老師在那節課會有「特別」安排,書教快很多,亦暗示在這節課會有特別的事情發生,若需要離開課室必須要帶齊自己的錢包。學生DJ也異口同聲說老師一點也不關心人身安全,只關心他們的錢包不能掉失。對,或許我們對待演習太不認真,以致有意外的時候,我們真的不懂面對。
對演習掉以輕心,某些人甚至對潛在的危機更是視若無睹。當駕車去電台做節目時,收音機正播出一個訪問,記者正訪問一個三人家庭,父母和十歲的孩子,在地震後的第二天仍然堅持要去日本旅行,原因是不想浪費了團費。團費比生命更重要嗎?當記者問那女士為何不擔心人身安全時,她卻回應:「生死有命。」真能這樣去回應生命的價值嗎?腦海裏浮現了許多疑問:這幾天並非學校假期,孩子不用上課嗎?為了旅行置學習不顧?為了不浪費團費,置自己的生命不顧?他們是成年人,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但孩子呢?孩子還小,當有事時,他們仍會那麼豁達說「生死有命」嗎?當記者再問他們若遇上困難怎麼辦?你們有任何保障嗎?他們竟說連旅遊保險也沒有買,認為若發生意外可向政府求助。是否我們太安逸,以為意外永遠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呢?我相信在菲律賓人質事件中的任何倖存者,在出發前也沒有預計有此一劫,但意外的確發生了。在寫此專欄時,收音機正報導日本的海嘯已到了美國,而有三位美國人為了拍攝八呎高巨浪而接近沿岸,終被巨浪捲入海中,拯救隊雖立刻出動救援(救援人員也需冒險的),但也只能尋回兩人,一人未知下落,這不是害己害人嗎?明知犯險亦堅持,有意外則指望政府,我們其他納稅人的錢就花在這些不顧自身安危的人身上。
各位家長或成年人,好好保護自己或小朋友是我們的責任,若真的發生意外,這是我們自討苦吃,但小朋友是無辜的,旅行如是、參加非法集會也如是。
呂宇俊 (呂sir)小檔案 呂sir童年時充滿埋怨,因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親在他三歲時已改嫁另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綜緩金過活。他自己也曾誤入歧途,中二時加入黑社會,中五時更取得會考0分的成績。但上帝沒有離棄他,安排很多天使對他的扶助,他回到教會重拾書包發奮向學,重考會考考獲19分,更順利升讀香港浸會大學取得一級榮譽畢業,畢業後再到香港中大大學完成道學碩士(M. Div)課程。在2006年更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美譽。這幾年更主動推動通識教育及理財教育,協助無線電視、香港電台、《都市日報》推動通識教育,也協助保險公司推行理財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這四年分別到教會、學校、各類機構分享講座超過三千場。
(歡迎和呂Sir聯絡,電郵:principal@graceyard.ed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