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sir:生死有命

吕sir:生死有命
刚过去的星期六本与众学生DJ讨论拨款被否决的议题,但适逢发生日本大地震,于是便转了话题。地震与通识科关系密切,此课题有关能源科技、人际关系、全球化、公共卫生、香港研究与今日中国。当讨论时,学生都很欣赏日本人面对地震灾害的态度,他们有秩序地排著队徒步回家,没有多大的怨言,沿路的商店也接受了政府的要求,愿意继续营业并免费给灾民水与粮食。相反,我们在香港可能真是太幸福,公共交通如地铁发生小小意外,可能延误几分钟至几十分钟,我们也会大为鼓噪、不断投诉。我曾在英国、法国旅行,每天乘坐地铁都遇到某些站有维修工程、某些站有故障而宣布停止服务,但看到那些外国人只是看了公告便安静离开,另寻他法。在香港或许太幸福,我们身处福地,天灾似乎距离我们很远,是否因为好像很遥远我们就对防灾与危机掉以轻心呢?

有学生DJ举了学校火警演习作为例子,说每次火警演习大家也只抱著玩的心态、抱著不用上一堂的心态,他们分享演习时老师、学生也不认真,老师在那节课会有"特别"安排,书教快很多,亦暗示在这节课会有特别的事情发生,若需要离开课室必须要带齐自己的钱包。学生DJ也异口同声说老师一点也不关心人身安全,只关心他们的钱包不能掉失。对,或许我们对待演习太不认真,以致有意外的时候,我们真的不懂面对。

对演习掉以轻心,某些人甚至对潜在的危机更是视若无睹。当驾车去电台做节目时,收音机正播出一个访问,记者正访问一个三人家庭,父母和十岁的孩子,在地震后的第二天仍然坚持要去日本旅行,原因是不想浪费了团费。团费比生命更重要吗?当记者问那女士为何不担心人身安全时,她却回应:"生死有命。"真能这样去回应生命的价值吗?脑海里浮现了许多疑问:这几天并非学校假期,孩子不用上课吗?为了旅行置学习不顾?为了不浪费团费,置自己的生命不顾?他们是成年人,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但孩子呢?孩子还小,当有事时,他们仍会那么豁达说"生死有命"吗?当记者再问他们若遇上困难怎么办?你们有任何保障吗?他们竟说连旅游保险也没有买,认为若发生意外可向政府求助。是否我们太安逸,以为意外永远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呢?我相信在菲律宾人质事件中的任何幸存者,在出发前也没有预计有此一劫,但意外的确发生了。在写此专栏时,收音机正报导日本的海啸已到了美国,而有三位美国人为了拍摄八呎高巨浪而接近沿岸,终被巨浪卷入海中,拯救队虽立刻出动救援(救援人员也需冒险的),但也只能寻回两人,一人未知下落,这不是害己害人吗?明知犯险亦坚持,有意外则指望政府,我们其他纳税人的钱就花在这些不顾自身安危的人身上。

各位家长或成年人,好好保护自己或小朋友是我们的责任,若真的发生意外,这是我们自讨苦吃,但小朋友是无辜的,旅行如是、参加非法集会也如是。

吕宇俊 (吕sir)小档案 吕sir童年时充满埋怨,因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亲在他三岁时已改嫁另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综缓金过活。他自己也曾误入歧途,中二时加入黑社会,中五时更取得会考0分的成绩。但上帝没有离弃他,安排很多天使对他的扶助,他回到教会重拾书包发奋向学,重考会考考获19分,更顺利升读香港浸会大学取得一级荣誉毕业,毕业后再到香港中大大学完成道学硕士(M. Div)课程。在2006年更获得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美誉。这几年更主动推动通识教育及理财教育,协助无线电视、香港电台、《都市日报》推动通识教育,也协助保险公司推行理财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委员。这四年分别到教会、学校、各类机构分享讲座超过三千场。

(欢迎和吕Sir联络,电邮:principal@graceyard.edu.hk)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