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豪恩- 常在我心 Always on my mind

林豪恩- 常在我心 Always on my mind
题目:常在我心间Always on my mind 经文:约翰福音15章1-8节 场合:崇基学院礼拜堂主日崇拜(6/5/2012)

聆听讲道: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一.经文

15 : 1「我就是真葡萄树,我父是栽培的人。 15 : 2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他就剪掉;凡结果子的,他就修剪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 15 : 3现在你们因我讲给你们的道已经洁净了。 15 : 4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 15 : 5我就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甚么。 15 : 6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被丢在外面,枯干了,人捡起来,扔进火里烧了。 15 : 7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想要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全。 15 : 8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 三.释经与应用

1.枝子连接葡萄树,人连接神

耶稣把自己与门徒的关系以葡萄树与枝子作比喻,虽然是耳熟能详,但若我们多想一想,意义相当深远,也是令人感动的。 神学家巴特说过一句听来很简单,但对当代神学界影响深远的说︰"上帝就是上帝"。这句说话要强调的是上帝与人类的差异。人与上帝之间的差异,不是量的差距,不是上帝的能力大一些,人的能力少一些;人与上帝之间的差异,是本质上的不同。神是神,人是人,这本质上的距离令上帝和人类之间并无任何的连续,人不可能透过修练把自己变成神,也不可能透过探索自己的内心而发现神。人与上帝本来是没有可能连接在一起的,然而,耶稣却在这里对门徒说:"我就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即是把人和上帝连接在一起,把本来不可能连接的连接起来。如果人类有一点自知之明,都不会否认自身的丑陋与罪污,如何能够想像自己与圣洁的上主连接在一起呢?完美无瑕的耶稣基督与满身罪污的人类连接,他会有怎样的感觉呢?他会感到委屈吗?他会感到羞耻吗?

学友社在2009年的一项调查中,访问了600多个年轻学生,被访者竟有30%的人愿意做英国人,而选择愿意做中国人的竟然与选择做日本人的比例一样有四分一。为甚么在香港居住的中国人不愿意与中国拉上关系呢?有报章评论如此认为:"答案其实呼之欲出,中国形象确系太差。中国形象之差,罪魁祸首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系黑心食品,第二类系白色恐怖。黑心食品五花八门无处不在,毒奶粉,坑渠油,瘦肉精,罄竹难书。北京有一位小妹妹,只不过食咗街边炸鸡,居然剧毒攻心小命不保。至于白色恐怖,又系令人悲愤莫名。维权人士只不过发表几篇文章,居然构成一大座以言入罪嘅文字狱,罪名系极之夸张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你系毒奶粉受害家长想讨回公道咩?对唔住,你犯咗寻衅滋事罪。所以咯㖞,真系难怪市民唔想认自己系"中国人",正如姓秦嘅人从来唔会认秦桧系祖先。"(东方日报2011年06月29日)

香港学生感觉到自己与中国现况的差距,因此,羞于承认自己与中国的关系。耶稣又如何看待自己与我们连接在一起这状况呢?希伯来说如此说:「他称他们为兄弟也不以为耻」(2:11)。虽然耶稣不以为耻,但神与人始终存在著极大的差异,耶稣与人连接,是贬低了神,还是擡高了人呢?其实两者皆是。腓立比书说:「他本有上帝的形象,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2:5-11)为了成全神与人的连接,耶稣首先降卑,透过降卑,然后把人擡高。腓立比书继续说:「他要按著能叫万有归服自己的大能,将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和他自己荣耀的身体形状相似。」(3:21)

如果我们诚实现对自己,纵使没有保罗如此强烈的感觉,"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软弱及过错。我是谁呢?配得与耶稣基督连接在一起吗?细心思想,天父竟然把我们与他的爱子连在一起,怎能不叫我们感动呢?

2.连接的效果:结果子

耶稣继续说:"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耶稣用枝子与葡萄树连接长出葡萄的自然现象,指出门徒与主耶稣连接,也应该会结出果子。葡萄树技子所结的果子,当然是葡萄;门徒所结的果子又是甚么呢?我们会否想到保罗在加拉太书的说话呢?"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5:22)

门徒与耶稣连结结出果子,是自然的事情,同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祈祷说"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也在四处挂上写著"荣归上帝"的字句,我们如何能够"荣归上帝"呢?原来是透过我们生命的成长。耶稣说,"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耶稣把自己比喻为真葡萄树,把天父比喻为栽培的人,我们结出属灵的果子,天父看见自己的努力和心思没有白费,就感到心满意足,老怀安慰。另一方向,结出果子对门徒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肯定。耶稣说,"你们多结果子...就是我的门徒了"。我们可以透过在自己身上的属灵果子体认自己与耶稣连结的状态。

葡萄不是一天生长,一晚成熟的,门徒的属灵品格也不是突然出现的。属灵品格的培育是生命成长的旅程,是人生的成熟过程。摩西年少气盛的时候,看见他的希伯来人同胞受到埃及人欺压,他为兄弟出头,执行私刑,暗杀了那个埃及人,并且毁尸灭迹。万料不到,抓为他痛脚的竟然是他拔刀相助同胞,他害怕得落荒而逃。逃亡期间遇上耶和华上帝。几十年之后,民数记的作者如此描述摩西:"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12:3)这是摩西所结出的果子,是他的属灵品格的成长。

我们可以检视一下自己,与耶稣连结后,有没有少了一点自我中心,多了一点仁爱呢?有没有少了一点忧愁,多了一点喜乐呢?有没有少一点制造纷争,带来多一点和平呢?有没有少一点暴躁,多了一点忍耐呢?有没有少一点残酷,多了一点恩慈呢?有没有少一点恶毒,多了一点良善呢?有没有少一点诡诈,多了一点信实呢?有没有少了一点操控,多了一点温柔呢?有没有少了一点放纵,多了一点节制呢?保罗在以弗所书说:"我们原是他的工作(艺术品/杰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上帝所预备叫我们行的。"(2:10)我们愿意让上帝这位艺术家在我们的生命中动工,把我们变得美善一点吗?

一个晴朗的日子,有两张白纸在做日光浴。这两张白纸都洁白如雪,没有瑕疵,他们以自己的纯净为傲。

地平线上出现一个人影,引起了白纸的注意。 白纸甲:"那是谁呢?" 白纸乙:"他手上拿的是甚么呢?"

那个人手上拿的是一个调色盘和一只画笔。他流露出好奇、梦幻的眼神,他的心里抱著一个梦想。

白纸甲:"你觉得他想做甚么?" 白纸乙:"他好像要拿我们来画画,你不觉得吗?" 白纸甲:"我绝对不容许他在我身上画图。没有一个画家可以破坏我的纯净。"

艺术家来到这两张纸前面,并且征求他们准许他把梦想画在他们纯白的身上。

白纸甲说:"绝不!我要保持洁白,直到我死的那一天。"于是她继续保持著洁白,可惜最后仍不敌长期的日晒雨淋而变得稀烂。

白纸乙说:"你尽情地画吧!我信任你。我把自己交托给你。"结果,艺术家使他变成了一幅名画──那是一幅独特、绝美的杰作,是艺术家心中梦想的呈现。

许多人来欣赏艺术家的这幅画,在它的深邃与优美之下,人们重新发现自己的梦想。("艺术家"《一生必读的100个睿智故事》)

我们呢?我们绝对不是纯净的白纸,只不过是一个充满自义、论断、骄傲、怨恨、苦毒、虚荣、贪婪……的人,为甚么还要保卫自己的丑陋,让自己及自己身边的人受到伤害呢?天父把我们连结于他的爱子耶稣基督,并且亲自栽培我们,我们何不把自己交给那位创造我们的艺术家,让他来把我们变得少一点丑陋,多一点美善呢?

3.如何连接:常在我里面

枝子连接在葡萄树上,我们可以想像得到是怎样的状况。我们与连接耶稣,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耶稣说,"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常在主里面,就是我们与耶稣的连结,然而,常在耶稣里面,到底又是怎样的一回事呢?

有人以为在主里面会有特殊的精神状态,例如出神狂喜。有人认为在主里面就是与上帝神秘契合,会有甜蜜和亲暱的感觉。有人以为在主里面会有特殊的能力,例如医和赶鬼,能预知未来。有人认为在主里面会特别蒙福,例如得到健康和财富。

耶稣如此说:"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原来,常在主里面就是主话充满我们的状态。当主的话常常在我们里面,我们的生命就会结出属灵的果子。主的说对于结果子有两方面的功能,耶稣说:"现在你们因我讲给你们的道已经洁净了"。主的说话好像把葡萄树枝子修剪干净的剪刀一样,除去阻碍我们结出属灵果子的骚扰。同时,主的说话指导著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各位弟兄姊妹,主的话有常在你们里面吗?我们如何对待主的话呢?

从前有一个会造火的人来到一条乡村,把造火的技术教导村民,他们可以使用这项技能在寒冷的冬天取暖,在黑夜照明,用来煮食物,甚至用来烧陶,制作盛装食物的器皿。如果在荒野迷了路,他们可以用这项技能发出求救信号。

很快地,造火的消息从一个村庄传到另一个村庄,大家很需要造火人,所以他到每个村子去,把这项技能传授给想要学习的人。

这个造火人似乎给予村民他们非常需要的东西,以及更充实、更快乐的生活。因为造火人广受村民崇拜,令领导人感到不安。于是,他们决定采取强硬的手段,在某个黑夜把造火人逮捕,并且将他杀死。

造火人不在,村民渐渐忘记造火技能,也不再造火,不过,对造火人仍念念不忘。他们建造纪念馆来,用鲜花、绘画和雕像来装饰纪念馆。他们按时聚集追忆造火人,把造火人教导的技能写成小册子,在聚会中诵读。然而,由于他们不再造火,人们又再次习惯了寒冷和黑夜,吃生冷食物,也忘记了如何在火光下唱歌和跳舞。他们世世代代都对造火人怀著敬意,可是没有火。("造火人"《一生必读的100个睿智故事》)

上主的说话不是放在祭坛上被恭奉的,而是存在我们心里被反复思想,并且除去阻碍我们成长的骚扰,指导我们活出上帝创造我们的美意。

奥古斯丁(354-430)是一位重要的神学家。他出生于北非的阿尔及利亚。虽然喜好求学,却生活放荡。公元386年夏天,已担任修辞学教授两年的奥古斯丁三十二岁。在看到基督徒的行为见证以后,他心中出现了厉害的挣扎。有一天,他坐在朋友亚立普的花园中,正为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万分的时候,听到隔壁一个孩子哼唱著:"拿起来读,拿起来读。"奥古斯丁就随手拿起保罗书信,视线落在这几节上:"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罗13:13-14)。他在自传《忏悔录》中说:"我没有读下去,也没有必要再读下去,刚读完这句话,一道明亮的光充满了我的心,一切黑暗疑云刹时消失了。"奥古斯丁被圣经改变了他的个人操守及生活态度。

程翔先生在大陆被囚禁时,开始认真地阅读圣经。重获自由后,他分享在读圣经的过程中,影响他至深的一些章节。

一、"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林前十三13) 首先,整本圣经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信、望、爱",这三个字不但帮助我解脱这个困境,而且我曾尝试用这三个字去鼓励一些在狱中曾经试图要自杀的朋友。"信、望、爱"对一切有困难的人,都是指路明灯。"信、望、爱"实在鼓励了很多人去战胜逆境,使人重拾自信和尊严。

二、"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腓四4) 在读圣经的过程中,我得到很大的启发,使我知道怎样去面对逆境和排除恐惧,又使我寻回喜悦的心。我觉得喜悦的心,对在顺境和逆境中人都同样重要。我每天祈祷,都感谢上帝赐了一颗喜悦的心给我。我就是凭借这颗喜悦的心,令我可以以微笑去面对痛苦;以礼貌面对冷酷;以谦卑去面对狂傲;以激励面对践踏;以宽恕去面对迫害。所以,时刻保持一颗喜悦的心,可以帮助我们渡过痛苦的日子。

三、"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太六14) "爱、恕、谦卑"也是我从读圣经中领受到的。我在读圣经的过程中,学懂了以爱去包容所有的人,包容曾经伤害我的人,包括今次令我身陷囹圄的人;我也学懂用恕来化解一切的仇恨,这些都是上帝给我的恩典。很多朋友都担心我,出狱后的我会否大肆鞭挞北京呢?据我所知,这也是政府提出释放我与否的一个考虑。但我对这些朋友说,因为我相信了基督,基督教我用恕来化解仇恨,因此,我会说我的事情,但不会抱著报仇的心态,我只会抱著促进国家民主、自由、公正、法治、尊重人权的角度去述说我的故事。这件事不会有丝毫仇恨的味道。我很感恩,我相信了主,祂教我放下仇恨。所以,"恕"是上帝给我最大的恩典之一。(时代论坛1090期)

各位弟兄姊妹,当我们思考如何对待身边的人的时候,如何回应我们的处境的时候,指导著我们的态度及原则的,是谁的说话呢?如果上主的说话在这些时刻对我们的反应有一些影响力,属灵的果子就渐渐在我们生命中成长了。

四.总结

最后,想起一首简短的诗歌,名为"陶造我生命",歌词说:

神愿你来陶造我,使我在灵里果子更多。 奇妙圣灵,请将心窝洁净,剔出污秽愿能成圣。 恩主我求能像你,心内柔和与谦卑。 凭热爱热诚感染万千生命,彰显美善灵性。

诗歌提到在我们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圣灵的帮助。圣灵如何帮助呢?约翰福音记载耶稣如此说:"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约14:26)愿我们也常常想起上主对我们说的话,让上主的说话常在我们心中。

承蒙「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校牧室」允准转载

主日崇拜预告 日期 : 13/05/2012 (星期日) 时间 : 10:30 讲员 : 伍渭文牧师 题目 : 崇拜——失乐园的逆转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