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K的艱難
他分享自己小學3年級的時候就從大陸來了香港,不久他父母看到印尼即將獨立而要打開的宣教之門,所以父母把他帶到了印尼。他說:「11年的小學與中學教育裡,我換了7間學校。每個新的地方都需要重新適應,又很難說清自己從哪裡來、要做什麼,因此也常被年級大的學生欺負。」
MK要承受一些普通孩子不會有的壓力,例如:別的孩子可以隨便拿著一碗面去街上或某個地方吃,但他在同樣的地點做同樣的行為時,一些人會說:「哇,牧師的孩子也這樣?」在坐聽眾不禁發出會心的笑聲,龍醫生神態自若地輕輕說出自己當時的無奈:「我只不過是想吃一碗面而已。」
他家裡一共5個孩子,對於貧窮的宣教士家庭來說,讀書教育的經濟壓力同樣是令家人苦惱的重擔。
遊戲也能成助力
但龍醫生接著告訴大家子女成為差傳大助力的例子。他說:「因為我們家裏孩子多,主日崇拜的時候,一起搬凳子搬桌子都很有力量。」並且因為家裏窮沒有什麼玩具,他和二弟年少的時候玩「主日崇拜」的遊戲。他風趣地形容當時的情景:「今天我講道的話,明天就他講道了;崇拜還要有主席的嘛,所以兩人都很努力學習主日崇拜的每個環節。」這遊戲也給了龍醫生很大的助力,幫助他年輕時就有了信心與膽量擔任教會主日崇拜的主席與短講人員。
詩班尷尬促其琴藝
一次教會唱詩時,原本唱第158首詩歌,但司琴彈到了旋律較相似的第160首詩歌,結果:「眾人唱著唱著,突然發現後面很長一段曲子找不到歌詞可以唱」。龍醫生眼看著這既戲劇性又尷尬的場面,隨即決心學習彈琴。
當眾人聽到這裡捧腹大笑時,龍醫生即場彈了幾個音符,告訴大家這是他10歲時候的水平;接著又流暢地彈奏一段輕快的旋律,告訴大家這是他15歲時的水平。眾人無不為龍醫生的鋼琴水平與經歷鼓掌感恩。
多變的生活助其適應與包容不同文化
龍醫生很感謝,他說:「因為生活環境有很多變化,所以自己被逼要適應很多不同環境。得勝之後,現在無論到什麼地方都感到習慣,並且來自亞洲不同國家的準宣教士都會認真聆聽我所講的,因為他們發現我對他們的語言及文化知道很多。」
父親身教超過言教,至今不動搖宣教路
龍醫生表示雖然他父親是教導別人的牧師,但當他自己要到非常窮苦的地方作醫療宣教士時,父親也會擔心他太勞苦,因此勸告他去大城市條件較好的醫院服侍或開設診所。但龍醫生表示,那麼多年父母從未說過「算吧,返回去吧」這類的後悔話。他深深相信神已賜下很多祝福給歷經坎坷的父母,因此他不能拒絕這樣祝福的宣教路。
最後龍醫生告訴大家這個公式:「X=A-B+3C」—現在所得的相等於原先計劃所得的,減去被神拿走的,再加上3倍。他簡單解釋:「每逢自己失去1個,神馬上加給3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