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城博士畅谈"中国模式的喜与忧"

中国在文革时GDP排名在世界之尾,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却成为世界第二。如今更成为世界列强的债主,用三十年来追赶西方二百多年的现代化过程,究竟有什么成功因素?

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院长梁燕城博士在7月10日的"文化中国"论坛上,与大家分析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和中国模式的喜与忧。他说,中国是一个经历了"文化创伤"的民族,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后到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因过去的苦难而形成"重创后遗症"。在改革后生产力得到释放,中国逐渐走向强大。

梁燕城分析了历史上市场经济成功的地方,多是由小城邦或小国开始,如十五、六世纪的威尼斯、弗罗伦斯及英国等。不过小邦国常被大帝国欺凌和毁灭,故只有英国从小国变成大帝国,才能保持其成功。

"而历史上另一个能成功结合城邦与大国的例子是美国,她是由大国为本,联合各州建立,形成一体多元的大国。但其大国的统一性的文化精神,是清教徒的伦理价值观,视财富由上帝所赐,所以都会捐赠社会弱势群体。"他说。

中国一体多元制的成功

接著梁燕城谈到中国,自古即为大帝国,重视一体而忽视多元。到邓小平改革后建立经济特区,即形成小城邦的经济,成 建立繁荣区。随著一个个特区的成立,各按其处境特色策划发展,带动全国各区学习。既有大国中央的保护和全体策划,又有城邦的自主,按地区优势而发展,终至达到空前成功。

近期由于美国及西方衰退,中国成为全球强国债主,加上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已具有美国当年成为世界超强的条件。

"中国经改革开放,成为世界经济的龙头,市场经济的高度世俗化,刚刚又遇到文革后精神文化的极度衰微,产生人心灵的空虚和迷惘。物质生活的丰足,并无带来心灵的平安,引发成变态的奢侈、情欲的放纵、婚姻不稳定,对弱势人士的剥削与压迫。"

仁爱与服事医治中国人心灵痛苦

梁燕城说,现代中国人在其生活深处,总会带著近代史的悲痛,及当代社会不平衡发展带来的苦楚,这形成一种文化创伤。他认为,只有用仁爱与服事,才可医治中国人心灵深处之痛苦,而仁爱必成民主法治之基础。

谈到"文更"所做的工作,梁燕城表示这是融合中国文化与基督信仰的仁爱关怀运动,目的是医治中华民族的创伤。他盼望中国人能发展一种宽恕互谅的精神、互敬互爱的文化,医治百年来因斗争而来的深沉伤痕。

"生命的最高境界,是领悟宇宙的仁爱,甘愿成为他人的仆人,甚至受苦、牺牲以爱人。这爱能医治人类的痛苦。『文更』带著无条件的爱、仆人的心入中国,先去了解中国历史的悲剧和创痛,宽恕和谅解中国在历史上犯过的错误。"

对于文革使中国文化崩落,全民陷入精神空虚处境,他盼望通过深入认识、尊重和欣赏文化中的一些优美价值,投身支持重建家庭、伦理、良知、社会正义、保育自然等精神。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