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往年年尾流感高峰期至今,政府亦不停呼吁市民在防疫工夫上不能松懈,在零声落索的禽流感个案报导下,仍看不到香港人有什么警觉性行动反应。原因可能是──众人已淡忘 了沙士的伤痛、挥走了它的威吓。然而,回想当年笔者情不自禁地趟入沙士病房,为著让关心沙士中招病人的内心牵挂得安定,实在再掀起反思之情怀。
记得2003年4月一个下午独自一人跑到沙士病房,哀求主管给个机会进入房内将一点点关怀之火带到病榻旁,叫正在忧愁惧怕没有出路的病患者得到安慰支援。在承诺若感染亦决不 追究责任后,主管最终心软暗地里通融。眼望著一位高大男病友睡在床上,不期然估计应没有人视他为弱者,因此刻意地上前自我介绍,以护士的"职业惯性"及"主耶稣关爱病 人"之心肠,盼望送上和暖的慰问。高大病友疲累地瞄我一眼,却是再忍不住地开声诉说内心苦涩:
"我今天刚从深切治疗房转来这里……感染沙士后我已昏迷了多天,醒来后护士告诉我全家都受感染(一位同住母亲和太太),我深爱的母亲已撑不住而逝世(此时他的眼泪正流 向面颊两旁),而我却幸运地慢慢复元,太太则已康复回家,但出事后我们仍未能相见一面……我很挂念我年迈的母亲(边说边哭泣著),我实在无法接受现时的处境。我一句安 慰再见的说话也没机会讲,她就与我永别……(继续呜咽著)"
我无言以对,不敢让自己的泪水掉下来,免至令对方更加伤心难过。人类的亲情是无价的、诉说不尽的、搅尽心肠的,谁人可以施予真正的安慰?幸好此位高大男士是信主的,他 的无奈与伤痛只有天父才明白及疗愈!!
有感沙士事件最正面的评价是推使人类去作出反思:"人生在世,我们可以珍惜、享受的,实在不是必然的",我们需要去领悟与神和好的人类属性,然后努力发挥互爱、互信、 互助的潜能,倚靠这位创造主去建立一个真、善、美的世界!
"院牧职场心声"专栏介绍
徐玉英姑娘,伊利沙伯医院院牧事工现任总干事,伊利沙伯医院院牧事工创办人之一,前伊利沙伯医院护士长。进入伊利沙伯医院服务至今已达33年,现致力扩展院牧工作,为病 患群体及其家属甚至医疗人员等都得著心灵关怀和照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