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發現,過半數(52%)牧師對教會的門徒訓練表示滿意,但其中僅8%表示「非常滿意 」。更值得關注的是,僅有30%的教會建立了具體的門訓效果評估機制,這反映出大多數教會缺乏可量化的門訓成長指標。
對於「什麼是門徒訓練」,牧師們的答案豐富多元。有人強調靈命操練(12%)和讀經背經(10%),也有人看重一對一師徒制(7%)和禱告生活(6%)。其他如「建立關係」、「責任擔當」和「順服跟隨」等,也被認為是關鍵要素。
生命之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斯科特·麥康奈爾指出:「耶穌基督頒布的大使命要求我們認真審視門訓實踐。研究表明,健康教會都需要制定有意識的門訓計劃,這是促進信徒靈命成長的首要步驟。」
實踐層面數據顯示,89%的教會使用主日講道進行門訓,69%採用主日學課程,62%開展小組查經。然而在事工整合度方面,50%教會允許各部門自行制定門訓計劃,僅45%堅持全教會統一計劃。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95%的牧師認同「門訓最終通過關系而非項目完成 」的理念,75%強調實體相聚不可替代。70%牧師認為門訓最佳規模應在5人以內,其中40%推崇2-5人小組,29%主張一對一模式。
麥康奈爾強調:「許多牧者的門訓理念存在明顯張力:一方面認同緊密關系最有效,另一方面又依賴大組教學。講道固然重要,但優質門訓同樣需要在關系性 approaches(方法)上付出 intentional(有意識的)努力。 」
該研究還發現,教會針對不同羣體的門訓覆蓋率存在顯著差異:婦女(66%)和男士事工(61%)覆蓋較廣,而大學生事工(21%)和年輕成人(36%)的門訓需要更多關注。14%的教會承認未為任何羣體制定專項靈命成長計劃。
上述分析師基於生命之路研究中心《門徒訓練現狀》研究報告的第一部分。該調查得到美國的2620位新教牧師參與,調研完成於2024年9月。
完整的報告將於明年發佈,其中也將發布從平信徒角度出發的調研數據,旨在為教會門徒訓練事工提供更全面的參考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