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关心社区不足 刘达芳建议设"关爱教会"指数

禧福协会会长刘达芳建议香港教会设立"关爱教会运动",评估教会是否达到主耶稣对教会爱邻舍、爱社区的要求。 刘达芳博士指出耶稣基督的大诫命是要求爱神并爱人如己,而初期教会亦有甘心施舍、乐意供给的特质。她认为作为一间"关爱教会"不光是在节日派发礼物,或搞嘉年华会等表示,而须长期参与,甚或者更要领导关怀的文化。 但反观香港不少教会只关怀会友或慕道友,但并不关怀社区或环境。甚至若按"商界展关怀"的标准,则不少教会可说是"不及格"。 现时香港社会上有"商界展关怀"的运动,凡符合三项评核标准中的两项的企业都可获"商界展关怀"的标志,并将之附财在公司文件上,以兹鼓励。评核标准之一是要"关怀社区",包括要鼓励义务工作、乐于捐助社群、传授知识技术和聘用弱势社群等。 她表示过去一年"商界展关怀"为弱势社群提供了超过12万小时义工服务、一万个就业机会,及二亿多元的善款。而教会的慈惠捐款及各种人材则都是可以贡献给关怀事工的本钱。 她为"关爱教会"提供了四项评审建议: 1 教会是否有"关爱邻舍的教会"的自我形象。 2 会友中关爱弱势及社区,占全部会友的百分比—会友个人衡量,自己是否一个关爱社会,把社区问题放在心上的人。教会必须能动员教会15%以上之会众参与社区关怀行动。 3 "关爱"是否教会整体的生活方式?包括:投放资源于社区关怀(如地方使用、教会内设立基金等)、平均每月最少举行一次关怀性外展活动、有关爱社区的教导,如每年设有"关爱教会"主日,主日学开设"社会关怀"或"社区转化"等科目。 4 教会的社区形象:市民知道附近有这么一间教会吗?市民知道的话,会如何说?"噢,知道,他们常常想拉我们入教。"抑或:"这教会明白和关心我们。"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