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 > 宗教環境
歐洲發生500多宗反基督教仇恨案 基督徒噤聲自保
2022年11月21日08時30分 上午 Posted.
 | » 法國中南部拉瓦爾聖阿蘭大教堂(Saint-Alain Cathedral)2019年2月5日遭破壞,教堂祭壇布被點燃、十字架及雕像被拆除;圖為教堂原貌。(圖:google map) | 一項新研究顯示,2021年歐洲發生500多宗反基督教仇恨罪案,與2020年近1000宗相比大幅下降;然而另一項調查反映歐洲奉行的言論自由導致負面影響,基督徒在社會表達信仰卻以歧視為由被攻擊,難以自由表達信仰並趨向用各種形式自我審查。 仇恨基督徒犯罪類型:毀壞教堂佔多 負責調查機構「觀察歐洲仇視與歧視基督徒組織」(Observatory on Intolerance and Discrimination against Christians in Europe ) 11月初發佈2021年度報告,詳細介紹2021年整年「歐洲對基督徒不受容忍和歧視案件」共519宗,按次序:法國(124宗)、德國(112宗)、意大利(92宗)、波蘭(60宗)、英國(40宗)、西班牙(30宗)、奧地利(15宗)、比利時(10宗)、愛爾蘭(7宗)、瑞士(7宗)。 最常見針對基督徒的仇恨犯罪類型,佔多數為「故意毀壞」,約300宗針對基督教組織和教堂「塗鴉、財產損失、褻瀆」;其他為80宗「盜竊祭品、宗教物品、奉獻者物品、教堂設備」、60宗「縱火或蓄意縱火」、14宗「人身攻擊或威脅」、4宗「兇殺案」。
相關的反基督教仇恨犯罪,若以2020年的981宗比較明顯下降,再以2019年發生的578宗比較,2021年反基督教仇恨犯罪的數量也略低於此。
基督徒在社會被邊緣化
除了反基督教的仇恨犯罪,2021年度報告強調「基督徒在歐洲面臨邊緣化」。
報告稱:「社交媒體平台禁止基督教組織進入表達信仰,同時允許在同一平台發表針對基督徒的侮辱和暴力言論;措辭含糊的仇恨言論法和公共秩序立法破壞了言論自由的權利,導致有街頭傳教士數次被逮捕,主要發生在英國。」
該報告還特別採訪了芬蘭議員拜依維·萊塞寧(Paivi Rasanen),在西方奉行相對主義之下,成為被攻擊目標之一。她於今年初因捍衛傳統婚姻被控告發佈仇恨言論。
萊塞寧指出,控方在長達26頁的文件公開攻擊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教義,極具冒犯性質,「檢察官試圖否認聖經的核心信息:律法和福音的教導。基督徒相信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所有人類,我們都有平等的價值,但我們也都是罪人。我被指責的原因並沒有偏離所謂的『古典』基督教,我對婚姻的看法也沒有偏離芬蘭福音路德教會的官方政策。」 檢察官最後宣告萊塞寧的「刑事指控無罪」。
具體來說,2021年度報告警告:「社會對基督徒的宗教觀點明顯充滿敵意,歧視行為從仇恨犯罪顯露出來。」報告呼籲個別歐洲政府和國際組織,需更加努力地執行既定的言論、集會、宗教和信仰自由等人權。
基督徒自我審查成常態
另外,觀察歐洲仇視與歧視基督徒組織今年6月發表一項針對歐洲國家(法國、德國)及拉丁美洲國家(哥倫比亞、墨西哥)的研究,發現由於世俗不寬容,基督徒在社會難以自由表達信仰,並趨向用各種形式自我審查。 該份報告名為《對自我審查的看法:確認和理解「寒蟬效應」》,研究揭示了世俗不容忍有人積極實踐基督徒時限制其言論自由,當指出世俗社會對宗教信仰缺乏容忍,對基督徒產生寒蟬效應,影響他們在社會自由表達信仰的能力,導致各種形式的自我審查,有人害怕受到法律訴訟或被指控受到刑罰,或者工作受到紀律處分,因為他們目睹了同事或朋友受到類似的制裁和起訴,因此基督徒在婚姻、家庭、信仰方面都保持箴默。
該組織的歐洲執行董事馬德琳·恩茨伯格(Madeleine Enzlberger)在發佈會上表示,報告最令人擔憂和悲慘是,如果人們遵循和表達信仰要付出高昂的代價,他們最終會放棄自己的信仰,尤其是年輕人和社會低層人士,他們的信仰受到最大的威脅。」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