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 > 倫理/人權
《劍橋》《韋氏》《牛津》三大詞典性別認同定義男女
2022年12月16日05時17分 上午 Posted.
 | » (示意圖:freepik@rawpixel.com) | 《劍橋詞典》網路版更新男人(man)和女人(woman)兩詞定義,加入生理性別(sex)和社會性別(gender)不同的族群,是繼《韋氏詞典》、《牛津詞典》將女人與男人的定義,附加性別認同的詮釋。 《劍橋詞典》(Cambridge Dictionary)於今年3月女人一詞的定義仍為「一位人類成年女性」,10月卻將變性人納入「男人」和「女人」的定義中,將「女性」定義為「成年女性」之外,加上性別認同觀,即「生活並認同為女性的成年人,儘管他們出生時可能被認為有不同的性別」。 新定義還給予例句:「她是第一位當選為國家公職的跨性別女性」;「瑪麗是一名出生時被指定為男性的女性」;「顯然,傑夫有一個新女人。」 「男人」的定義亦從「成年男性」變更為「一個生活並被認為是男性的成年人,儘管他們可能被認為在出生時具有不同的性別」。並且附上例句:「他們的醫生鼓勵他們在接受手術過渡之前,先以男人的身份生活一段時間。」
《劍橋詞典》女發言人索菲·懷特(Sophie White)表示,更新計劃是10月份進行的,但直到《電訊報》(Telegraph newspaper)發表一篇報導後,才引起公眾對此注意。
除了《劍橋詞典》,《韋氏詞典》(Merriam-Webster)亦更新女人的定義,在第2條註釋指 出女人是「具有與男性相反性別認同者」,暗示性別具可塑性,且與生理性別沒有直接關連。
《牛津詞典》(Oxford Dictionary )則修改對「女人」的定義,擴大為「一個人的妻子、女朋友或女性情人」,而不僅僅是男人的。「男人」的內容也被更改,包括性別中立的關係。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