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 > 時事
報告:北極大氣層變暖2倍速 憂社區海岸線倒塌
2023年01月09日11時00分 上午 Posted.
 | » 帆船在北極的冰山上航行。(圖:unsplash@Annie Spratt) |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發表《2022年北極報告》(Arctic Report Card 2022),追蹤44年衛星記錄,發現整個北極地區的夏季海冰面積減少了40%以上,變暖速度也是全球其他地區的兩倍多,這將危害北極社區令基礎設施倒塌。 海冰面積減少四成憂現天坑 該次研究項目召集來自11個國家或地區144名北極科學家研究北極系統的現狀,並於去年12月13日發佈《2022年北極報告》,發現北極的降水量在所有季節都在增加,而且這些季節在變化。 大部分新降水現在都以雨的形式落下,有時是在冬季和傳統上一年中的冰凍時期,這擾亂了人類、野生動物和植物的日常生活。
道路結冰的頻率更高,社區面臨更大的河流洪水風險,對於土著馴鹿放牧社區來說,冬雨會形成一層無法穿透的冰層,阻止他們的馴鹿接觸雪下的植被。
報告分析北極降水量增加有多種原因,隨著海冰迅速減少,更多的開闊水域暴露在外,從而使大氣中的水分增加。追蹤44年衛星記錄,發現整個北極地區的夏季海冰面積減少了40%以上。
北極大氣層的變暖速度也是全球其他地區的兩倍多,而這種較暖的空氣可以容納更多的水分。在地下,更加潮濕、多雨的北極正在加速永久凍土層的融化,大多數北極社區和基礎設施都建立在永久凍土層之上。其結果是建築物倒塌、道路下垂和開裂、天坑出現以及沿河流和海洋的社區海岸線倒塌。
對於這些生態敏感的水域,增加的船舶交通引發了緊迫的擔憂,從北極貿易路線的未來到對北極人民、生態系統和氣候造成更多人為壓力。鑑於當前俄羅斯與其他北極國家因烏克蘭戰爭而導致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存在不確定性,這些擔憂尤為明顯。
報告建議,北極快速變暖需要新形式的伙伴關係和信息共享,包括科學家和土著知識持有者之間的伙伴關係和信息共享。此外,合作和建設復原力有助於降低某些風險,但全球採取行動遏制溫室氣體污染對整個地球至關重要
冒險家北極放置教宗通諭
氣候變化正在逐步威脅人類生存條件,地上和海洋許多生物性命受威脅,至終形成為巨大的連鎖破壞。
2016年有9位阿根廷冒險家,包括軍人將教宗的通諭《願祢受讚頌》帶往北極,特別在受到嚴重破壞的地方。
他們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在北極紮營然後完成74英里的路程抵達地球最北端,並且發表宣言指,氣候變化和環境受破壞後果,北極是一個指標;教宗也認為全球人類必須合作令地球回復合適人類的狀態,探險之旅最後在十天內完成。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