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禮遜墓地獻花 中華基督教會向先賢致敬

延續馬禮遜傳教士的精神

馬禮遜墓地獻花 中華基督教會向先賢致敬
馬禮遜牧師一家四口,包括馬禮遜牧師、元配夫人莫敦女士,長子雅各及次子儒翰,均安息於澳門舊基督教墳場。
馬禮遜墓地獻花 中華基督教會向先賢致敬
教牧同工、校長老師以及弟兄姊妹們,來到澳門馬禮遜墓地獻花,獻上感謝並承接使命獻身為主的禱告。
馬禮遜墓地獻花 中華基督教會向先賢致敬
(上)衆人前往中華基督教會志道堂參與馬禮遜紀念中心的開幕。(下)來自香港大學宿舍「馬禮遜堂」的年輕大學生們來澳門尋索宿舍命名的來源,並表示盼望回去更好介紹給來自各國的宿友。(圖:基督日報/于嘉豪)
馬禮遜牧師是基督教入華的先驅,200年前受倫敦傳道會的差遣來華傳教,在他身故83年後,倫敦傳道會在中國和長老會及公理會等,一同創立了中華基督教會。

為紀念馬禮遜牧師來華宣教200周年,中華基督教會9月22日展開澳門之旅,一行250多人包括教牧同工、校長老師以及弟兄姊妹們,來到澳門馬禮遜墓地獻花,獻上感謝並承接使命獻身為主的禱告。

「今日我們齊聚這墓地前,為的是紀念馬禮遜牧師來華傳道200周年,他憑著信心、只靠永生之主,存決死之心,闖開了到中國傳教的道路。」宣召人宣讀,衆人同聲回應:「讓馬禮遜牧師的傳道精神,激發我們。」

感恩認罪之後,組長領禱,禱文中感謝天父引導馬禮遜牧師來華,在艱苦中開始基督教傳教事業,從事聖經翻譯工作,以致聖道得弘揚,教會得以建立,信徒得以蒙恩,是以今日中華教會得以在各地擴展。並立志效法馬禮遜牧師的忠信和勤勞,本著承先啓後的責任,讓基督的仁愛在未信的人中得到彰顯,社會受苦壓迫的人得關心。

隨團的有年長的牧者,也有年輕的大學生,他們對這次旅程有什麽感受?文藝出版社前社長馮壽松牧師表示,這次250多名中華基督教會會友,給馬禮遜墓地獻花,意義特別;過去聖道東來,透過馬禮遜牧師打開了中國福音的歷史,200年後華人承繼福音的棒,去到非洲、以色列、歐洲等地宣教,而馬禮遜牧師的宣教精神繼續激勵和幫助他們堅定在宣教路途之上。

來自香港大學宿舍「馬禮遜堂」的年輕大學生則表示,這次是尋索宿舍的命名來源之旅。親自來到馬禮遜牧師墓地旁,比過去看資料圖片感受大得多;對馬禮遜牧師有更多認識,也盼望回去之後,更能把馬禮遜牧師的事跡和精神,講給來自不同國家的宿友,特別是國内的學生。

隨後衆人前往中華基督教會志道堂參與感恩崇拜及馬禮遜紀念中心的開幕,並率先參觀了這所為支援教會和建造生命而建立的馬禮遜紀念中心。

馬禮遜牧師一家四口,包括馬禮遜牧師、元配夫人莫敦女士,長子雅各及次子儒翰,均安息於澳門舊基督教墳場。墓旁立有一紀念碑誌,是中華基督教會1934年8月1日為紀念馬禮遜牧師逝世100周年而樹立。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