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瑞强博士 – 天上、旷野、人间 ( 马可1:9-13 )

主题:天上、旷野、人间         讲员:邓瑞强博士 经文:马可福音1:9-13 日期:2012年2月26日(崇基礼拜堂)

  各位弟兄姊妹,主内平安。   今日是基督教圣历里的大斋期(Lent)的开始,大斋期是纪念主耶稣为了承担人类的罪,背起十架,成就救赎的故事。这是一个伟大的故事。一个卑微的人,面对令人沮丧的政治形势,遭遇叫人心寒的人性丑陋,以一种顺从天命的勇气,背起人类罪恶的十架。没有这个人,尘世仍暗淡无光。没有这种生命的承担,苦难的世界只会叫人绝望。没有人背负这十架,罪恶的力量将横行无度。   面对伟人的人物,我们很想知道他的过去是怎样的。有人喜欢乔布斯,便很想了解他如何在一间车房里开展他的"苹果"事业。耶稣,这个伟大的生命,他的生命又是如何开始的?今日,我们看看马可福音的记载,看看耶稣的事业,是如何开展的。 经文:马可福音1: 9-13 1:9  那时,耶稣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在约旦河里受了约翰的洗。 1:10 他从水里一上来,就看见天裂开了,圣灵仿佛鸽子,降在他身上。 1:11 又有声音从天上来,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 1:12 圣灵就把耶稣催到旷野里去。 1:13 他在旷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试探,并与野兽同在一处,且有天使来伺候他。   经文很短,但意义深长。 (1)"天上"   耶稣的使命,始于他的受洗。他来到约旦河那里,受施洗约翰的洗。他从水里一上来,就看见天裂开了,圣灵仿佛鸽子,降在他身上。   受洗,是一件关键事件。这是人归属神的一个外在记号。耶稣以洗礼表明他属于神。这时,天裂开了。"天裂开",是神的行动,意味著神和人直接的沟通。"天裂开",也可以是标志著神行事的关键时刻的到来。先知以赛亚曾说,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神会裂天而降(参赛64: 1)。耶稣的受洗,是历史的关键时刻,神在这刻有所作为。"天裂开"了,主耶稣的生命,此刻也豁然开朗。他脚踏大地,心系上天,他立于天人之间。一个心灵连于上天的人,他活在尘世,却不会容让自己被尘世的力量控制。他活在世上,却会活出属天的气质。面对一个伟大的人,我们总觉得,他头上的天是打开了的。他的生命,散发出上天的色彩。   "圣灵仿佛鸽子,降在他身上"。鸽子,象征著神的降临。在日本,神庙有"鸟居"(Torii),"鸟"是天神的使者,故神庙有"鸟居",让"鸟"降临。耶稣受洗时,圣灵仿佛从天而来的使者,降在他身上。这解释了什么力量驱动耶稣的生命。从天而来的圣灵,驱策著耶稣的生命。   伟大的生命,很多时都跟随著一种神秘的力量。   艺术家创作时,有时是被"灵感"驱动的。作家茨威格(Stefan Zweig)讲述他阅读莫札特的手稿时的感受。他说,莫札特的手稿几乎毫无改动的痕迹。看起来,莫札特心里已有整篇乐章,他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便将整篇乐章写下来。看来,有一种伟大的力量驾驭著莫札特,他只是顺著这力量,便写出天籁一样的乐章。(参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鲁迅有篇文章叫《过客》。文章讲到,有一个过客,走了很长的路。在路上,他遇到一个老翁。过客问老翁,"前面是什么?"老翁答:"前面是坟。"老翁看这过客已很疲累,便对他说:"回头吧。"过客答:"那不行,我只得走。回到那里去,就没一处没有名目,没一处没有地主,没一处没有驱逐和牢笼,没一处没有皮面的笑容,没一处没有眶外的眼泪。我憎恶他们,我不回转去。"老翁说:"你真的要继续走。"过客答:"是的,我只得走了。有声音常在前面催促我,叫唤我,使我停不下来。"老翁说:"太阳下山了,你还是休息一会吧。"过客说:"那前面的声音叫我走。"有些人的人生,跟从著一种属天的呼唤。   鲁迅写透了那些伟大的生命,那些生命总是因为回应属天的呼唤而离开腐烂不堪的光景,而不畏死亡地走向光明的境地。   耶稣,他将听从属天的呼唤,走向他人生的十架。马可福音在这里明确点出,驱动耶稣生命的内里的声音,就是圣灵。问题只是,我们中间,又有多少人能够不听世界的声音,而听圣灵的声音而行。   在耶稣的受洗里,最后,有声音从天上来。马太福音记述同样的情节时,讲到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马太福音的那种讲法,多少将这里发生的事件描述为一客观事件。但马可福音这里的讲法,讲到天上的声音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这是神对耶稣直接讲的。马可福音将这描述为发生在主耶稣生命里的一件主观事件。他面对神,他听到天上的神对他说话,他确定他的身分,他明白他的召命。   在洗礼里,耶稣完全领悟他的身分。他日后的人生,就是这身分的展现。   身分认同,的确是现代社会的一大问题。在香港,"香港人的身分"和"中国人的身分",有时也会引起某种紧张。为什么某种身分的人可以在某名店前拍照,其他身分的人便不可以?为什么某种身分的人可以在这里出生及定居,其他身分的人便不可以?身分认同所引起的身分政治问题,将继续成为社会的话题。   在耶稣的受洗里,他确定他的终极身分。他是"神的爱子"。这是一个超越种族、肤色、地域的身分。他将以这一身分活著。他活在地上,有地上的身分,会服从地上的政府,但当政府不仁不义时,他会持守"当顺从神而不顺从人"的原则,他会活出那"神的爱子"的身分。他活在世上,有地上的家人,会爱他的家人,但这不会妨碍他视其他人为他的家人,不会妨碍他对其他人的爱。他那"神的爱子"的身分,凌驾一切其他身分之上。他以这身分,活出他的一生。   问题是:我们以什么身分活在世上?我们是学生、是老师、是雇员、是老板,然而,我们有多少人能以"神的儿女"的身分,凌驾这一切身分之上?我们有多少人,明白自己真正的身分是"神的儿女",并活出这身分?   一个人能体会自己是"神的儿女",并活出这身分,多么难得。   今日的讲道题目是:天上、旷野、人间。"天上"指的,是我们都像耶稣一样,面对天上的神,倚靠属天的力量,活出属天的身分。我们的身分,是"属天"的。这是我要讲的第一点。 (2)"旷野" 1:12 圣灵就把耶稣催到旷野里去。   在耶稣的救世事业开始之先,他内里的圣灵催迫他到旷野。这是不得不走的一步。经过旷野的洗礼,耶稣才能开始他的事业。   "旷野"是圣经常用的意象。当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他们经过旷野。这是离开"为奴之地"进入"自由之地"要经过的地方。这是生命转化必需经过的阶段。在旷野里,以色列人面对种种艰难和考验,有人回头,有人埋怨,有人反抗神。住在沙漠里的灵修大师提示人,要进入沙漠或旷野,必须千万小心,因为在这种一无所有的地方,人会面对真正的自己。人性里面的骄傲会跑出来吞噬人,人性深处的孤独会使人疯狂,人性的各种欲念会浮现出来叫人不能自拔。   在这一无所有的"旷野"里,人不单面对真实的自己,同时,人也会面对真实的神。没有城巿的光害,在晚上,我们便能看见天上的星星。同样,在旷野,一切人为的阻隔皆没有了,我们也能看见真实的神。当然,人性的内在弱点会蒙蔽人的眼睛,叫人看不见神。但是,只要人倚靠神的恩典,将生命全交给神,"旷野"就会变成人和神相遇的最亲近的地方。   在这一无所有的"旷野"里,人一无所有,也一无所靠,只能倚靠神。"旷野"是学习倚靠神的地方。在这里,人不能靠自己的财富,人不能靠自己的学识,人不能靠自己的社会地位,人只能谦卑下来,回复生命的一无所有,只能仰赖神,只能在神那里领受生命的无限价值。   圣灵催迫耶稣进入"旷野",看来是要让耶稣经历"旷野"的考验,让自己成为一个一无所靠而只靠神的人。唯有这样,他才能进入尘世的生活而不被尘世的生活牵引。很快,他便会进入人群,受群众拥戴。唯有经历"旷野"的考验,他才能不为群众的欢呼声掩盖,而能发出属于"旷野"的真理的呼声。很快,他便会与僵化了的宗教力量周旋,受他们挑战。唯有经历"旷野"的考验,他才能摆脱制度的缠累,而向人指出真实的神。很快,他便会面对政治的不义,受其审判。唯有经历"旷野"的考验,他才能轻视强权的威吓,而将生命单单交在神的手中。   在"旷野",人变得一无所有,一无所靠,却明白到神的支撑才是我们生命的终极支撑。在"旷野",人像命悬一线,而神就是那不会断的线。   现代人不喜欢真实的"旷野"。我们会将"旷野"改建成城巿,我们会将"旷野"变成旅游的新奇经验,我们会将"旷野"变成消费项目。我们不喜欢变成一无所有。我们的经济活动就是要将我们从一无所有变成样样都有,我们的科技将多样化的产品变成现实,我们的消费活动将多样化的享受变成必需。在这个没有"旷野"的世界,我们要抓住很多东西来肯定自己。但这些东西,却成为心灵的"光害",使我们看不见天上的星星。   或许,若我们要活出"神的儿女"的身分,我们要学习一种"活在旷野"的心态。在这里,没有炫耀,没有骄傲,没有将生命寄托在无意义的事情上。生命的杂质除掉了,留下最纯净的生命。这个生命坦然地活在神面前,心无挂碍。唯有这种生命,能一心一意完成生命中的天命。   今日的讲道题目是:天上、旷野、人间。"旷野"指的,就是这种存活态度。能在花花绿绿的世界,持守"旷野"的心境,才能活出我们"属天"的身分。这是我要讲的第二点。 (3)人间 1:13 他在旷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试探,并与野兽同在一处,且有天使来伺候他。   耶稣在旷野四十天。在旧约,"四十"似乎是一个特别数字。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在旷野四十年,受尽考验,但也经验神的供应。摩西在西乃山上四十天,与神面对面相遇。先知以利亚,走了四十昼夜,到了神的山,寻求神的帮助。看来,"四十"与考验有关,也与面对神有关。   耶稣在旷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试探。敌对神的力量,在我们实践真理的时刻,伴随著我们。   奇怪的是,马可福音说,有野兽和耶稣在一起。一般而言,野兽都不是善类。但在这里,这些野兽看来都是驯服的。人和野兽和平共处,这是天堂的呈现。在伊甸园,人和野兽同在。先知以赛亚讲到末世的景象时,也提到人和野兽同处。看来,耶稣在人间,是要带来天堂。再者,这里有天使伺候,这是天人合一的景象。   这是耶稣使命的方向。纵使撒但常在左右,但这无碍耶稣在人间实现天堂一样的境况。在这里,人和兽,或者说,人和最凶残的异己,能在天使的帮助下,和谐共处。这是爱的呈现,这是天堂的美景。   我们活在世上,这不也是我们生命的方向吗?   今日的讲道题目是:天上、旷野、人间。"人间"指的,就是我们的人间使命,就是带来宽恕、包容、爱。这是我要讲的第三点。   马可福音的耶稣受洗故事,点出了耶稣"属天"的身分,"旷野"的生活方式,"人间"的使命。但愿,这也是我们生命的故事,坚定我们的"属天"身分,活出"旷野"的心境,实现"人间"的天国。   但愿荣耀归于圣父、圣子、圣灵。阿们。 承蒙「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校牧室」允准转载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