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在多伦多市中区,有近300人游行集会,参与的主要是妇女。游行队伍中很少示威牌,大部份游行者亦无大叫口号。这个如此特别的游行集会的缘起,是该区近两个月内一连发生至少10宗性侵犯案,警方相信全部案件都是同一名犯人所为,但至今仍未能破案。为了保障该区妇女的安全,有人就以"用行动反抗最近性侵犯案"为名,号召集会,要"以人群挤满大街小巷来作出抵抗"﹐要"取回"社区。
集会主办者希望市民的行动有助影响政府不会削减对罪案受害人服务的拨款,亦有市议员参与其中,不过集会的主要目的不是政府或者任何有关当局施压,而是要向色魔施压,希望吓到那些色魔不再在该区出没。
听起来,好像有点搞笑,几百人集会游行,就真的可以阻吓到色魔不犯案吗?我个人就认为会起到不错的果效。这个认为乃基于一个叫"破窗理论"(Broken Windows Theory)的犯罪学理论。
这个理论是由犯罪学家 James Q. Wilson 和 George Kelling 所创。他们认为犯罪率上升,是社会治安失序的结果。如果街上有一间屋的窗被人打破了,久久没有维修,路过的人会觉得破窗这等闲事不会有人关心,也无人管理,一些手痕友就会更放心去打破其他玻璃窗,不消多久,街上会有更受窗户遭打破,整条街给人"无王管"的印象。随之而来,涂鸦、随街掉垃圾、强迫性乞讨等问题会出现。好搞事的人会来搞事;有心但无胆搞事的人会开始尝试搞事,抢劫、偷窃、扑车、贩毒会逐渐增多,而可怜的良好市民就逐渐习惯了这状况,认为报警也是多余,这消极心态鼓励了为非作歹的人更多犯事。结果由一个破窗开始,罪案蔓延到整条街。
在多伦多市中区,300人游行集会用行动反抗性侵犯案,正是一种修补破窗的行动。一来可以向不法之徒清楚说明,该区的社会治安,并没有因为连串的罪案而失序,因为市民有心又愿意出力去维持原来良好的治安和秩序。二来是提高市民的警觉性,突显原有秩序的可贵,以及维持良好治安的决心。这两样加起来,增加了不法之徒在该区犯案的实质和心理障碍。
多伦多市中区的修补破窗行动的成效如何,仍有待观察,但运用破窗理论的原则去重整治安,却是有过成功例子。在1980年代,美国纽约市的罪案率非常惊人。在贫穷的 Brownville 和东区,晚上根本无人敢出街。而地铁更是罪恶温床,市民搭地铁分分钟变成罪案受害人。当局于是根据"破窗理论"的原则,去改善治安。他们找出的第一道"破窗"是地铁涂鸦。涂鸦正是令罪犯觉得地铁系统无王管,犯罪有安全感。于是当局大力推动车厢车站清洁。另一道破窗则是逃票,跟涂鸦一样,这小小的失序行为,大大壮了人犯案的胆。于是警方用了大批人手打击逃票,并且意外地发现,1/7的逃票者是通缉犯;1/20的逃票者带有武器。这两个行动大力推行后,地铁治安大好,市民也勇于举报罪行。后来纽约市长将行动推行全市,5年内,纽约的谋杀案少了64.3%,整体犯罪案件少了50%!
其实在温市中心东端一些地区,明显是出现了社会治安失序的情况。在某些地区的街道,甚至是小学和公园范围,会见到沾血针筒,用过的避孕套,破烂酒樽,人体粪便。瘾君子公然"啪针"、酗酒、性交,甚至扰民和撩警察。在这地区,容忍在街头吸毒是其中一道"破窗"。要修补破窗,警方必需严厉执法,检控和起诉街头吸毒者,若能配合重刑,相信假以时日,温市东端的治安仍然有得救。可惜碍于意识型态,政治考量等因素,令具体修补破窗的行动根本无法出现,任何正面改动该区社会治安、秩序的试图,总是会受到阻挠。
当年在约纽市引用破窗理论大力改善治安的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在2008年获邀于第一届素里地区经济峰会 (Surrey Regional Economic Summit) 发表演说。当时他亦提及到温市的毒品、罪案问题,并且引用纽约市的成功例子作鼓励。可惜除了身为东道主的素里市市长有较积极的回应外,其他政客完全无反应。或许要处理温市的罪案,特别是毒品问题,第一道要修补的破窗,是在人里面意识型态上的偏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