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族裔精神受困:逾半语言障碍阻求助

少数族裔精神受困:逾半语言障碍阻求助
少数族裔聚居的重庆大厦。(图:维基百科)
香港的少数族裔在社会时有被丑化,有机构调查发现近四成少数族裔面对精神健康问题不懂求助,研究团队倡导政商社合作提供情绪支援,以及推出平台"心灵密(Salamat)"让有关人士获得身心健康报告及相应的帮助。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学系与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于2023年1月至8月进行"少数族裔精神健康及求助障碍"调查,以问卷访问273名居港南亚及东南亚裔人士,揭示近三成人面对精神健康高风险问题。

调查显示近四成少数族裔(37.0%)面对精神健康问题时不懂何处求助,并有逾三成人(32.6%)认为精神健康问题是羞愧的,而约四成人(42.9%)相信问题会随时间而改善。在求助障碍方面,最多人认为费用昂贵(68.9%)、文化及语言障碍(56.0%)及太忙碌(48.7%)。

另外,全职或自雇人士及男性在面对情绪或精神健康问题时,更易受上述因素影响而不会主动寻求协助,使得他们难以获得支援。此外,调查还显示逾两成人(22.8%)存在中度至重度的抑郁风险,并各有约一成人存在明显的焦虑风险(13.6%)或临床失眠风险(12.2%)。整体而言,近三成人(28.6%)面对最少一种精神健康高风险问题。

相比低风险群体,高风险群体的生活质素和健康状况显著较差,并于求助时遇到更多的障碍。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多元文化、复康及社区服务服务总监张牧恩表示,当高风险群体同时面临更多的求助障碍,便会陷入恶性循环,急需采取措施支援他们寻求专业服务。

研究团队提出多项建议。首先加强少数族裔对基层精神健康支援服务的认识,并向他们提供更多资讯,以减少对这些服务的误解和标签。其次,倡导政商社合作,支援在职少数族裔员工的精神健康,特别是提供文化适切的情绪支援服务。最后,完善现有精神健康服务的支援配套,包括增加精神健康支援元素、增聘少数族裔为前线员工或朋辈支援员,以及为跨专业人员提供多元文化敏感度训练。

为解决有关问题,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学系与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合作推出少数族裔精神健康支援平台"心灵密(Salamat)"(Salamat意思是平安)。该平台为少数族裔提供多种语言支援,用户可以进行筛查问卷,获得身心健康报告并获取相应的帮助资源。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