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中国内地多名学者专家出席在天主教台湾辅仁大学举行的为期四天的"纪念利玛窦逝世40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在辅仁大学国玺楼举行的开幕式上,组织方肯强调了两岸文化与宗教交流的重大价值和意义。当天辅仁大学还举行了利玛窦铜像揭幕仪式。
此次共有来自全球及两岸三地的超过300多学者参加,其中来自欧洲、美洲、亚洲和澳洲等90多名学者发表论文。不少天主教会人士亦前来出席。当天,有天主教教廷文化委员会秘书长亚杜克努、台湾枢机主教单国玺等人参加。
在为期四天的研讨会里面,与会者会从多个不同视角审视中国历史以及利玛窦所处时代、追随其步伐的明、清时代的耶稣会士们以及同时代传教士们的经历,展开深入的分析探讨。此外,还将就当代中国教会的情况展开交流。除了主题演讲、论文发表、圆桌会议之外,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也会举行,包括"利玛窦——龙之国度的耶稣会士"纪念品全台首映。
天主教教廷枢机主教团主席索达诺枢机还专门向研讨会发来了贺电,他表示,利玛窦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尊重和弘扬的精神永存,他同时还指出,利玛窦"首先是基督福音的使者"。
天主教教廷文化委员会秘书长亚杜克努致词指出,全球化的世界面临跨文化的问题,而利玛窦正是"跨文化中介的鲜明典范";利玛窦开启中西文化正向对话,也将福音扎根于中华文化。
台湾枢机主教单国玺则表示,利玛窦打开明代锁国政策的铜墙铁壁,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影响深远。 他还指出,利玛窦在华传教成功的主要秘诀是他小心谨慎地研究、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而不盲目崇拜,他谦卑地将当时欧洲的自然科学引进中国,改革当时士大夫空谈义理而不务实际的风气。
辅大校长黎建球致词时,推崇利玛窦神父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早期开拓者,与当时的士大夫徐光启合译的中文天主经,后人沿用至今。
利玛窦(1552-1610),是一名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他在1538年沿著达•伽马开辟的航线前往印度,开始了他的远东传教之旅,5年后踏上澳门土地学习汉语和中国风俗。从此,他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了中国,行程路线贯穿南北,最终在北京安息主怀。
他是传播天主教传入中国的先锋之一,在传教的同时亦带来了欧洲的数学、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使明朝士大夫得以了解欧洲的哲学宗教、精密器械以及绘画艺术,能够放眼观察和认识西方世界,是」西学东渐」第一人。同时,利玛窦对中华文明充满敬意,他是第一个能够阅读《尚书》、《周易》等中国经典因而能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人,同时他还翻译中国典籍,向欧洲传播中国文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