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新发布"2024香港国际教会普查"粤语会众激增至4成

对照华语、国际教会崇拜人数、教牧人手均下滑

教新发布「2024香港国际教会普查」粤语会众激增至4成
Faith Family Church。(图:(图:Faith Family Church脸书))
教新发布「2024香港国际教会普查」粤语会众激增至4成
Island ECC。(图:Island ECC脸书)

香港教会更新运动近日发布《2024国际教会普查》结果,旨在将华语及国际教会比较让教界瞥见香港教会全貌。结果显示广东话使用者激增至四成,打破"国际教会以外籍人士为主"的刻板印象。但另一方面,不论是华语教会还是国际教会,都同样面临崇拜人数均下滑、教牧人手不足等困难。

国际教会普查是今年3月发布的《2024香港教会普查》的一部份,此前2014年及2019年曾作同类调查。"国际教会"是指主要以英语进行聚会、且服事对象为来自不同国籍人士之教会群体。

《2024香港教会普查》共向1,318间华语堂会发出问卷,收回778间堂会回卷;而《2024国际教会普查》亦同期进行,向73间国际教会发出问卷,共收回30份。此研究除展示国际教会面貌,亦将国际教会与过往数据及华语教会现况进行对比分析,涵盖会众种族、语言、崇拜人数,以及教会成立规模、教牧同工人数、财务状况等范围。

国际教会会众"中国/港人"占大多数

调查数据显示,国际教会会众以"中国/香港人"为主,占整体75%,达22,910人,但相比2019年的26,033人减少约3,000人;一些其他种族人数大幅下跌:白人由3,288人下降至744人、其他亚洲人亦由3,010人下降至836人。

国际教会崇拜使用语言包括英语、广东话、普通话及菲律宾语,当中英语崇拜占98.6%。对比2019年,广东话使用由23.3%显著上升至39.7%,普通话由亦有小幅增长,由12.3%上升至13.7%。菲律宾语使用则呈下降趋势,由21.9%降至15.1%。报告指出语言分布转变反映会众种族组成的变化,打破"国际教会以外籍人士为主"的刻板印象。

华语、国际教会实体崇拜人数均下滑

崇拜人数统计方面,华语教会实体崇拜人数持续滑落,平均每间堂会由206人下降至2024年的150人。国际教会平均每间堂会崇拜人数为337人,虽较华语教会多出一倍以上,但与2019年每间平均500多人的规模相比,同样呈现下跌趋势,反映无论华语或国际教会,实体崇拜人数均普遍下滑。

青少年事工方面,国际教会与华语教会各有强项。国际教会因多使用国际学校作为崇拜场地,青少年人数相对较多;而华语教会则较多透过堂外培育及外展工作接触青少年,在堂外青少年事工的投入多于国际教会。

国际教会明显"年轻"发展具探索空间

调查亦显示国际教会相对"年轻",成立年份介乎5至24年之间,五年间新成立堂会占总数5.5%,而华语教会则多已成立30至34年,五年间增加13间堂会(约占总数1%),反映国际教会整体结构较新。刘梓豪表示教会的动力与其成立的年限密切相关,在文化和教会处理事务的做法上都有许多空间来进行探索和创新。

地区分布方面,国际教会在港岛区最多,新界区最少;而华语教会与国际教会两者都是用学校场地来做崇拜(华语教会23%,国际教会22%),但国际教会使用学校场地的比例较2019年大幅下降(从31%降至22%)。与此同时,国际教会使用商业、工业及住宅楼宇的比例相对增加,且多数倾向租用物业而非购置,以维持运作的灵活性,与华语教会约半数自置物业的模式形成对比。

华语、国际教会牧者人数下跌

堂会规模方面,华语教会约有半数堂会人数不足100人,其中少于50人的堂会占26%,而50至100人的堂会则占31%,这两部分加起来超过一半堂会数目。相对而言,国际教会中仍然存在一群非常有影响力的巨型堂会 (1000人或以上),占11%。此外大型堂会 (501至1000人)占25%、中型堂会 (201至500人)占23%、中小型堂会 (101至200人)占11%、小型堂会 (少于51人)占26%。

国际教会巨型堂会在人数与事工发展上具影响力,容易令人产生国际教会整体较华语教会蓬勃的印象。然而在人力资源方面,无论华语或国际教会,过去五年教牧同工人数均见下跌,半数国际教会仅有一位教牧同工,反映国际教会在人力配置上面临较大挑战。

国际教会财政状况比华语教会有明显优势,过去一年有67%堂会出现盈余,远高于华语教会的34%,显示国际教会在财务方面较少忧虑。
总干事梁国全传道期望,《2024香港教会普查》的整体成果能够为教会界带来实质益处,并成为教会领袖在规划与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