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言中心賴牧師談「復興四大要訣」 編輯室 2009年9月24日星期四 上午8:15 美國聖言資源中心會長賴若瀚牧師主講溫哥華頌恩堂培靈會,他深刻而透徹的講道帶給信徒眾多啟發,挑旺弟兄姊妹復興之火。 他說,很多基督徒信主久了,都會有一種「老油條」心態,覺得很多東西都試過了,但生活仍然很枯乾;雖然很想活出神豐富的生命,卻又提不起勁。 在培靈會上,賴牧師為信徒講解幾個生命復興的基本原則,從而幫助大家重拾起初的愛心。他說,復興等於是更新,但卻不等於復興主義。那兩者有什麼分別?他解釋道,復興主義是追求復興的現象,如在聚會中大跳、大叫、大哭、滾地等,但卻沒有內在生命的改變。他重申,我們不是要反對這些復興的現象,而是反對以追求這些現象為目標。 賴牧師以歷代志下七章13至14節為主題經文,談及信徒生命得著復興的四大原則,此經文出處也是美國國家祈禱日使用的主題。他說,要復興來臨的首要條件是在神面前自卑,這也是一個領袖最重要的特質。當我們在神面前謙卑下來的時候,才能看到神的聖潔以及自己的罪污。 其次是要禱告,這是信仰生活最基本卻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賴牧師說,禱告是我們得力的時間,但為何今天教會的祈禱會都沒有人參加?他說曾參與過一間教會的祈禱會,祈禱時把禱告事項一條一條的羅列出來,然後按著次序禱告,對於很多信徒來說,這好像是另一項工作一樣,以致不來參加。 因此,他親自帶領了該教會的祈禱會兩個月,在會上加入了敬拜讚美的元素,讓信徒在敬拜中先得到更新,充滿力量後再禱告,結果祈禱會人數有十分顯著的增長。「我們的生活有優先次序,如果以十字架為基礎,最上面是敬拜,左右兩面是恩典和真理,最下面才是工作。」他說。 第三,復興需要尋求神的面。賴牧師坦言,今天很多信徒來到教會只是尋求個人的滿足和享受,只想聽到牧師講一些激勵和安慰人心的道,卻不是來尋求神的旨意。可是,這樣的信徒屬靈生命不會成長。因此,要常常緊記尋求神的標準才是我們信仰的依歸。 最後,要轉離惡行。賴牧師指出,復興的基本是要認罪悔改。他再提醒會眾,復興是神的作為,是不能製造出來的,就像放風箏一樣,首要條件是風箏要有合適的結構,然而仍然加上風才能飛得起,神的工作也是如此。 「教會的復興是從我而起,假若教會有為復興擺上的禱告團,那麼復興不會離我們很遠。只要教會復興起來的話,原本冷淡、沉睡、灰心的信徒都會站立起來,這樣教會才有盼望。」賴牧師總結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