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神陈家富博士总结近代中国神学发展脉络(中)

续 纽神陈家富博士总结近代中国神学发展脉络 "汉语神学"的出现 在介绍中国大陆基督教研究学者的兴起状况后,陈家富博士又讲解在中国出现的很特别的名词"汉语神学"。他表示,这个名称是中国学者研究基督教神学的一个统称,但它引来很多的争议,因为不是所有中国基督教研究学者都认同自己所作的研究可称作是"汉语神学",同时一些海外教会对该名词也存保留态度。 究竟什么是"汉语神学"呢?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认识。先从广义谈起,顾名思义,凡是以汉语表述的基督教研究和神学著作或论述,皆为汉语神学。他表示,若从这种角度来看,汉语神学很早就出现了,唐朝景教可以是汉语神学最早的代表。 从狭义角度来看,汉语神学是指中国大陆80年代开始在文教制度内,以学者身份进行论述的基督教神学。值得强调的是,这种神学的目的是创建一种带有人文性和社科性的基督教神学论述,并为基督教研究能在中国学术界发展做出努力。因此,参与者不限基督徒或非基督徒。 在很多人看来,狭义的神学论述是史无前例的,因为从西方神学角度来看,基督教和神学研究都是从教会、信徒群体中产生,但是中国在文教制度下进行神学研究却不是这样。中国的基督教研究不是从信仰角度来开始的,而是从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或文化研究等学科来进行基督教研究,即所谓世俗的学科为研究方向的。 陈博士还说,参与这种神学院研究的学者不限于基督徒,他们不是以信仰作为基督教研究的目的,而且立足点也不是中国教会,乃是放在中国学术界。因此,汉语神学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皆与传统基督教神学很不一样,甚至汉语神学并不认同基督教界某些信仰或教义、神学观念。 正因如此,汉语神学的出现引发不少的争论。陈博士拿多年前在香港出现的"文化基督徒"争论来举例说明。当时,香港某些教会人士与国内基督教研究学者打口水仗。双方争论的焦点是:这些国内基督教研究学者是什么意义下的基督徒?难道读读某些基督教神学家的作品就能成为基督徒?非基督徒可以做神学吗?非基督徒做的神学是神学吗?……双方争论的面红耳赤,陷入无休止的状态。 在争论的同时,也有不少港台学者尝试为当时的"汉语神学"定位。陈博士举例说,1994年6月,香港道风山基督教中心研究部(后独立为"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办的刊物《道风:汉语神学学刊》第一期出版,刊名加上了"汉语神学"的副题,他表示,这是"汉语神学"一词首次出现在文献中,因而也可看作是汉语神学的诞生。 怎样理解汉语神学?在《复刊辞》中,出版人对汉语神学给出了三个解释。第一,以汉语文化的历史思想资源和社会经验来发展基督神学及其文化,以形成具有汉语思想文化之风范的基督神学文化。陈博士表示,这种说法指出了汉语文化在汉语神学占据重要的位置,同时亦把汉语社会经验一起综合起来。 第二,在汉语思想学术领域建设神学学科,并与中国的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以及各种现代主义思想构成学术性对话的关系。该观点指出,当今汉语学术界(尤其哲学、社会学、史学、政治学、文化学)正积极建设自己的学术空间和学术典范,并非以欧美学术旨趣为风向标;因此,汉语神学亦应建设自己的学术空间和学术典范,使基督教神学成为汉语文化思想的结构要素和人文学术的组成部分。 陈博士进一步介绍该观点的背景,在中国文化历史里面,基督教神学从未有一个主导性的思想,中国人文学术一直以儒家思想为其主导,基督教从来没有进入到该领域。反观西方国家,基督教思想已经成为大学、文教制度很重要的部分,基督教会成为西方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但在中国汉语群体却从未发生这种事情。 第三,汉语神学是汉语世界(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北美华人社区)的各社会地域的汉语宗教学者的共同志业。接著,陈博士介绍了汉语神学两位著名的中国学者:刘小枫与何光沪。 刘小枫是中国国内第一个提出"汉语神学"的中国籍学者,他曾在巴赛尔大学 (University of Basel) 取得神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致力于推动汉语神学的建议,包括组织翻译、出版、著述、会议等等。有些人甚至以他提出的汉语神学为研究对象。他曾发表了《现代语境中的汉语基督神学》(后扩写为《汉语神学与历史哲学》一书)。 在刘小枫看来,汉语神学和以前港台所推动的本色神学不能相提并论。他认为,本色神学假设了汉语神学工作者要认识基督教神学就必须先把西方的文化形式改换为中国文化的包装;但"汉语神学"则不同,它是直接面对各种文化语言体系,是和英语神学、德语神学等同一个地位、同一个水平的。 因此,刘小枫得出结论:中国研究基督教、神学不该从其它文化的神学去参照,反倒是一种直接面对基督教事件,且要整理个体性信仰。不过,他提出的这个说法引起不小的争论。 至于第二个学者何光沪,他曾于1995年在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从事学术访问,连续在《维真学刊》上发表了《汉语神学的根据与意义》(1996年第2期)和《汉语神学的方法与进路》(1996年第3期)两篇文章,对汉语神学进行了相对全面的论证。 就现象的观察而言,陈博士表示,现时中国大陆的基督教研究状况是非常活跃的。比如,中国高校中有哲学宗教系的不下数十间,其中不乏研究基督教学者;大学中也设有与基督教研究相关的研究所及机构,且数目庞大。这些数字还为包括那些在其它学系内因个人兴趣而研究基督教的学者。 虽然从教学人数、研究生数目、出版量而言,研究基督教的势头还不及佛教、马列主义和其它中国宗教。但不可否认的是,基督教研究成为中国高校近20年冒起最快的学科 。 未完待续,敬请留意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