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業牧師生命奇蹟!中韓混血身份遭歧視 卻成為台灣復興之火

張漢業牧師生命奇蹟!中韓混血身份遭歧視 卻成為台灣復興之火
張漢業牧在台北純福音教會講道。(圖:台北純福音教會視頻擷圖)
台北純福音教會的張漢業牧師是推動台灣教會復興的重要牧者之一。他曾同時牧養十幾間教會,足跡遍及台灣南北,並在華人地區拓植了26間教會。此外他也是大力推動「訪韓聖會」的著名宣教士,使韓國信仰文化深入影響台灣,成為中、韓福音的橋樑。

張漢業牧師近日在台灣Good TV《真情部落格》節目上分享見證,原來他有不段不平凡的童年經歷,小時因中韓身份飽遭凌霸,沒想到在神手中反因此身份能成為中韓教會的橋樑。

張牧師是中韓混血兒,出生於首爾,在韓國長大。他的母親是韓國人,父親是到韓國經商的商人。父親在他9歲時離世,他對父親的印象模糊。母親改嫁給一名韓國人,後來才發現這人是黑幫的老大,原來婚姻是一場騙局,於是星夜帶著他逃亡。9歲時母親第三次改嫁,繼父染上賭博,破產後母親離家出走迫使繼父戒賭,破碎的家庭得以修復。

年少的張牧師幫助母親打理雜貨店,自小學會獨立應付沉重的生活擔子,並面對身份的衝擊。由於母親兩度改嫁,他亦兩度改姓。他說:「18歲前一直沒有真實的個別身份,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父親的孩子。」

教會關懷被牧師啟發:「我想做宣教士!」

他小時住在釜山,家旁邊有一間教會,從小三到六年級,他都參加教會的主日學,並參與話劇表演。他深深感受到需要天父的愛,教會給了他很大的安慰和鼓勵。然而六年級之後他沒有再去教會,直到升高中的一個暑假,他和同學參加了夏令會,聽到一位來自台灣的牧師講道。那一刻他突然淚流滿臉,意識到自己有很多罪,於是開始一個一個地為自己的罪悔改和認罪。

哭完以後張牧師感到非常平安,真心相信了主耶穌。與此同時他認識了來自台灣的浸信會宣教士曾敬恩牧師。張牧師回憶說:「他來韓國牧養我們,我跟在他旁邊學習的時候,覺得宣教士什麼都曉得,英文好,又會指揮,又會演話劇,還懂得用水泥做滑梯。我被啟發,對神說:『我想做宣教士!』」

母親也支持他的宣教夢,而且得到母親的鼓勵成為張牧師留在台灣的契機。他從小被送到華僑學校,在家講韓文,返學校學中文。母親像摩西的母親一樣,對他說:「你是猶太人,你是希伯來人。」高中畢業後,他沒有選擇讀韓國的大學,而是返回台灣讀大學。

在台韓人身分遭霸凌 韓國口音說國語弄出笑話

張牧師回憶道:「剛進到學校唸書時,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在韓國因為是華僑中國人的身份遭受歧視:「當時韓國沒有國際化,強調單一民族,他們只認同韓國人。來到台灣後,他們又把我當成韓國人,說我是朝鮮國民、高麗棒子、韓國泡菜。這對我的身份認同造成了困擾。」

剛來台灣時學習上也很吃力,「在韓國老師很努力教學,但畢竟我還是有差距。」張牧師提到他的國語學習過程:「剛開始時,我的國語發音不準。有一次,我跟別人說請給我一個『香皂』,結果他們拿了一張『椅子』給我。後來我慢慢改進,學習正統國語的發音。這也是為什麼我的中文講得慢吞吞的,因為我怕別人聽不懂。」

飲食、談戀愛也遇到文化差異

在台灣,發現一切文化各方面都不同,「畢竟我是在韓國的家庭長大,習慣了媽媽煮的菜。到了台灣,我就自動『禁食』,每三天才吃些東西。後來找到了一間餐店,看到稀飯、鹹鴨蛋,還有其他食物,這才開始慢慢吃東西。」

說到談戀愛方面,「我發現我愛的人,她不愛我;有人愛我,我又不愛她。後來我把婚姻的主權交給上帝,說除非你讓我遇到合適的人,否則我完全停止自己的追求,單單尋求神。結果很奇妙,大學畢業後,我到了以琳書房工作,後來遇到了我今天的太太。」

剛開始結婚時有很多需要磨合的地方。「我們結婚後,她說不能吃泡菜,我說『完蛋了』!後來她也喜歡吃泡菜鍋。剛開始真的有很多思想上的差異,譬如說韓國男人很大男人主義,是一家之主,但聖經教導我們基督才是我家之主,所以我們勇敢面對這些挑戰。」

勇敢回應宣教呼召 神同在得安慰

跨越了異文化的挑戰後,神的帶領下張牧師勇敢回應當年的宣教呼召。張牧師回憶道:「我要好好的尋求神,所以兩三天就到苗栗的禱告山。在那裡,我第一次理解到聖經中的一句話:『你無論去哪裡,我要與你同在,不要懼怕,不要驚慌,因為我與你同在。』」

「神告訴我:『你要成為韓國和全球華人教會的橋樑,成為福音的大使,帶來全球華人教會的復興。』

聽到這句話時,他人生長久以來的疑問得到了解決:「原來是為了讓我承擔這個使命,神讓我經歷失戀和磨練,所以我非常感謝。我要正式服事,在大學時,很多韓國人來到台灣,其中一位就是趙鏞基牧師的岳母崔子實牧師。她來到台灣後,有一次回去時說:『你就來韓國讀書吧。』」

被差派回台灣 承擔拓展教會的使命

1988年1月,張牧師帶著剛剛出生三個月的兒子和太太一起去了韓國,他白天晚上都讀書,師母和三個多月大的孩子在家沒有人照顧,後來回到台灣。張牧師在韓國有三年時間,努力讀書。1990年從神學院畢業後,本來打算帶著家人留在韓國一段時間。「那時候,台灣教會很需要同工,台北純福音教會特別需要同工,所以教會就派我回到台灣。」

張牧師回憶,1991年被差派到台灣,1992年開始擔任汝矣島純福音教會主任牧師。「當時教會提出了一項使命,我在禱告時很清楚地得到一個方向,要在高鐵經過的每個站建立教會。所以當時我們在台北、板橋、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等高鐵沿線建立教會。每天為這個禱告,結果真的很奇妙。雖然有新冠肺炎,但2021年1月,我們已經在全台灣建立了29間福音教會。」

全球華人與韓國教會的橋樑

「我的使命是做全球華人與韓國教會之間的橋樑,所以有很多機會與韓國教會進行交流活動。韓國教會有一個宣教的策略,邀請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華人教會到韓國,一起追求聖靈的充滿和禱告的操練。我在韓國當神學生時,已經投入在這個事工裡面。」

然而,張牧師對宣教策略另有領受。他說:「我發現所有宣教都是『去』,但這次是『來』,從世界各地來。大家每年來一次,在這裡得到聖靈的火與復興,然後回去帶動自己的教會。」

台北純福音教會每年都會帶人到韓國,分散在亞洲、歐洲、美洲的一些國家的華語教會都到韓國去領受聖靈。「這個聖靈不一樣,不是只有台灣,而是全世界的。其實我們在訪韓聖會的舉辦過程裡面有很多困難,最大的困難就是2003年的時候爆發沙士疫情,連韓國汝矣島都不辦了。可是我的感動是,建造很難,毀滅很容易。所以我就跟張茂松牧師,還有香港的一位宣教士,三個人毅然到了韓國,繼續進行訪韓聖會的事工。這個地方叫做兩水里,是一所退休院,也是一個禱告山。我們就在這裡舉行。」

「很奇妙,2003年5月、6月的時候,沙士疫情逐漸受到控制,7月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出國。甚至在近年的新冠疫情,我們也繼續進行線上訪韓聖會。去年有1300位,今年有1500位來參加。」

我不是韓國人、不是中國人,我是天國的人!

張牧師回顧生命裡的經歷,看到有很多神的安排,因此懷著信心對神說:「我不是韓國人,也不是中國人,我是天國的人!」

「當我這樣說的時候,在事奉路上得到很多安慰。神是我的『煉金師』,我相信神會熬煉人。沒有經過試煉的信心是沒有辦法真正證明的。遇到了苦難,遇到了各樣困難,不要灰心,不要失望。神是為了讓我們承擔這個使命和異象。」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