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 科技新聞
挪亞方舟不再是傳説?亞拉臘山探索方舟遺骸實錄
2007年10月03日03時01分 上午 Posted.
 | » 2007年2月20日,探索隊在洞穴外準備探測及拍攝儀器。 |  | » 2007年2月20日,探索隊進入該洞穴考察及收集木結構樣本的整個過程,均有清晰的實地影像記錄。 |  | » 洞內的一面牆身,呈木狀結構,圖為8月3日拍攝的照片。(圖:方舟國際事工) | 挪亞方舟國際事工04年開始展開探索亞拉臘山方舟遺骸。這支由華人以及科學家組成的探索隊伍,多次深入亞拉臘山,並找到懷疑是聖經所記載的挪亞方舟遺骸的木化石。 關於挪亞方舟的記載 方舟事工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據基督教《聖經》及伊斯蘭教聖典《可蘭經》記載,大洪水後挪亞方舟停於土耳其東部的亞拉臘山。土耳其當地流傳着方舟的傳說及其停泊位置的秘密。近代有人造衞星圖片、尋獲木塊等有關發現方舟的報導,令人相信方舟依然存在。當地人相信,亞拉臘山方舟遺骸在1840年地震之後,斷裂為三段,分佈於山上不同地點。 探索方舟的歷史
有古代文獻記載有人目擊方舟,巴比倫史學家貝盧索斯在公元前275年記載過,亞拉臘山附近的居民會去方舟,把方舟的松香刮下來,拿回家作闢邪之用。至20世紀,亞拉臘山附近地區在政治上變得非常敏感,非有官方登山證不可登山。上世紀90年代,土耳其政府有近10年時間拒絕任何人登山。所以方舟探索家開始用衛星圖片在亞拉臘山上尋找方舟。因衛星圖片受攝影角度以及光線影響,衛星照片可靠性成疑。
首支華人探索隊於2004年首次登山尋找方舟,之後一直密切聯繫土耳其考古學家、地質學家和潛水及登山專家,計劃進行科學探索。
山上發現木結構化石
2006年8月,一名庫爾德族的探索家於亞拉臘山上一個洞內發現不明物體,懷疑是木塊。他立刻聯絡相熟的香港探索隊隊員,並於9月把樣本送往香港作科學分析。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應用地球科學中心對該樣本進行岩相分析,鑒定它為石化木結構。木結構的確證促使方舟探索隊於發現現場進行實地探索。
四次深入亞拉臘山 重要發現
這支由香港及土耳其人組成的探索隊於2007年2月由土耳其和伊朗邊境的城市杜古拜亞斯出發前往亞拉臘山,展開長達半年的艱辛旅程。
2007年2月13日,探索隊開始首次探索,企圖到達發現石化木的位置 (地點A)。惜登山途中遇上大風雪,旅程被迫中斷。經過多番奮力掙扎,探索隊最終在一星期後,成功抵達位於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點A。在進入洞穴及拍攝途中,隊員駭然發現野熊居住的痕跡。在缺乏打獵裝備保護的情況下,眾人只好撤退離開。 探索隊亦曾嘗試穿過一個水洞,要到達另一懷疑方舟所在地(地點B),但急速的水流令眾隊員卻步。基於天氣及安全理由,探索隊惟有結束探索。
2007年3月及5月其間,探索隊再兩度嘗試登山探查。然而,通往地點A的山路受大風雪封鎖;地點B亦因早前地震而下陷。尋舟過程困難重重,探索隊幾番努力也未有所獲。
至今年夏天8月,探索隊終於在第四次旅程中取得成功。探索隊隊員再次冒險進入該尋獲石化木的洞穴(地點A), 進行量度和拍攝。石化木體積龐大,長11.5米,高2.6米。在移除石化木上的火山灰後,白色的木質地清晰可見。
這是探索隊在亞拉臘山上首次發現巨型木結構,並具科學驗證、以及清晰的實地影像記錄等憑據。
推論很大機會是方舟遺骸
在海拔4000米發現木化石,科學家們認爲不可能是自然生長的樹木,亦非人類建築的木材。土耳其大學鄂台•貝利教授表示,亞拉臘山高處的嚴酷氣候持續四千多年,令缺乏樹本生長;埃迪爾内省蒂拉基亞大學烏玆霖•捷域博士表示,該洞穴位於高海拔地帶,其嚴峻環境不宜人類聚居,亦從未發現人類棲息於附近地區的證據。探險隊考古學家表示,亞拉臘山臨近一帶傳統主要以泥磚建屋,附以少量木材。挪亞方舟國際事工故此推斷這木塊是方舟遺骸的一部分。
展望未來 繼續探索
挪亞方舟國際事工表示,將於2008年1月於土耳其亞勒省杜古拜亞斯 –亦即亞拉臘山所在省份,舉辦新聞發佈會,與土耳其當地學者及政府官員簽發共同合作協議,並計劃於2008年夏天再次登山,進行更仔細的探索。
化石會存放於挪亞方舟國際事工的總部,由本年12月開始,市民可以預約形式參觀。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