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大苹果... 廖長仁 2012年2月9日星期四 上午6:59 有关苹果的新闻,一般都是报导新产品有多厉害,用家有多疯狂,如何带动市场的新方向的消息,总之就是又香又甜又好吃。即使间中有负面报导,都不能够直接影响苹果的声誉,或者很少会对苹果有集体性的声讨,不过近日美国多个主流媒体的专栏作家,却群起呼吁杯葛苹果的产品,原因是要以抗议苹果纵容零件供应商和产品制造商苛待职员,漠视员工安全。 例如《福布斯》专栏作家 Peter Cohan 以"由23个死人筑成的科技世界﹕是不是杯葛苹果的时候?"为标题发文,并且指﹕"假如你把为你制造 iPhone、iPad 而死的工人加起来,便会发现人数高得惊人。"群起声讨的其中一条导火线,是《纽约时报》等传媒近日报道为苹果生产零件或装配产品的中国工厂压榨员工。 虽然苹果声称每年都有稽查厂商的状况,又扬言会取消与违规厂商的合作关系,但事实是虽然苹果自2007年起做了近350次稽查,发现大量违规个案,例如根据苹果的规定,员工每星期的工时最多不得超过60小时,但229间苹果产品厂房中,62%的有超时工作的情况,而且超过近三分之一的厂房有危险废物的问题,不过真的被取消合作关系的厂商不到15家。甚至有厂商表示,苹果只是在签定合作关系之前有提及员工待遇的问题,一旦正式成了苹果供应商,苹果就只关心提升产品质素和减省生产成本的问题,其他的事情,包括员工的工作条件,根本就不会理会。 其实对苹果有关的指控都已不是首次,而有关指控的对象亦不只是的苹果一家。例如上年下旬,关注中国廉价劳工组织中国劳工观察最近发表报告,指多间全球知名的电子产品公司,有份参与在中国的廉价劳工被剥削的过程之中。被点名的公司都是国际上响当当的大公司,包括苹果、微软、Dell、HP、飞利蒲、Nokia等等。 这些公司被指在中国雇用的厂商,对工人的待遇甚差。除了工作时间超长、生产要求过高之外,更会用不同的方法压低工资。例如原来是138美元的月薪,在扣除各项所谓福利之后,工人实际落袋月薪是少于80美元。这些被点名的大公司不少都是台湾鸿海集团旗下的富士康生意伙伴。富士康早两年经常见报,事关分别有十多个员工因为吃不消而自杀,引起社会关注。不过那些大公司对有关报导多数都拒绝回应,回应的都是清一色,指剥削员工是合作的厂商的问题,跟自己无关,但就有证据显示这些大公司不单对剥削劳工系知情,并且乐于争取更低的生产成本。 其实第三世界工人被剥削,除了可用大公司大集团无良缺德、欺压员工作为结论外,亦反映更深层的经济结构问题。《新闻周刊》的科技评论员 Dan Lyons,在狠批苹果之余,更批评消费者其实亦是助长剥削第三世界工人的员工之一,认为"最终要追究的,不只在苹果与别的电子商,而在我们消费者。"在第一世界先进国家,过去一段长时期享受著大量兼多样价廉物美的商品和食物,市场上不断有新产品推出,又不断鼓励人抛弃旧产品,形成在富裕国家一种极端的消费文化和消费经济。但这吹谷不断消费的经济背后,需要极之大量的物资和人力去支撑。这些人力物力往往是来自第三世界。商品超平,因为第三世界工人人工超贱。 就以咖啡为例,在乌干达一个种植咖啡的农夫,如果一公斤咖啡豆能卖69美分的话,一家人的生活就无问题。如果一公斤咖啡豆被压价到29美分,农夫就连维持耕种也成问题。但现时当地咖啡豆的价格,一公斤只有14美分左右。不过经过几轮的转卖后,咖啡豆推出第一世界国家的市场,价格升至每公斤26.4美元,是乌干达咖啡农所得的二百倍左右。咖啡公司赚到盘满砵满,咖啡农夫就做到尽都三餐不计。 那就叫那些大公司不要牟取暴利,问题就解决喇! 问题是这些大公司往往是上市公司,若果每季盈利不上调十个八个百分点,分分钟被股民看淡抛售。这些大公司能承受得到盈利不够高,竞争力减低的后果吗?股民又是否愿意一同承担支持良心公司呢?肯不肯宁可贵一点都支持购买一些 fair trade 的货品呢? 这样说绝不是要为大公司大集团的无良开脱,而是我们必需要明白整个问题的大图画。因为第三世界工人的待遇,跟我们第一世界市场的消费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 作者:廖长仁。土生土长于香港,现居温哥华,任歌邻基督教会传道人。 本文转载自歌邻基督教会网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