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林牧師 // 啟言 (阿Mo)代禱信 142 (202504013) - 「阿MO:沒有先例的治療」

李盛林牧師 // 啟言 (阿Mo)代禱信 142 (202504013) - 「阿MO:沒有先例的治療」
(圖:阿Mo Instagram)
男團MIRROR 李啟言(阿Mo)前年7月演唱會被巨型屏幕墮落擊中後,一直在醫院接受治療。其父親李盛林牧師持續發出代禱信,向大家報告他的康復進展,是次提到高位折癱的創新組合治療,期望阿MO勇敢向前。

以下是4月13日第142封代禱信。

======================================================= 「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7 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 (哥林多前書 3:6-7)

【經文解釋 (下)】 保羅在此是用比喻講述教會的成長。在不同的角色彼此配搭下彼此配搭,使教會有健康的成長。人的身體也是一樣,有不同的器官角色,互相配搭,各盡其職,才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阿MO在經文中的體驗 (下)】 正如上一封代禱信141提及,在阿MO治療的過程中,能夠有如此突破,都是有很多因素運作配合起來,但最要緊的就是神作為中央的聯絡,是「神叫他生長」

(一) 啟言 (Mo):沒有先例的治療 1) 高位折癱近乎是不治之症 a) 傳統醫學對高位脊髓創傷的治療通常分為幾個階段,但大多只能延緩惡化,無法逆轉已受損的神經功能。 i. 急性治療階段:透過手術防止神經面對第二次損傷;加上藥物減少脊髓水腫和炎症。

ii. 防止併發症階段:呼吸系統,要依賴呼吸機維持生命體徵,但容易引發肺炎的風險。  泌尿系統:要靠導尿管減少尿瀦留 (膀胱內充滿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 和腎功能受損傷,但容易引發尿道炎的風險。  壓瘡:需定時轉移身體位置,同時使用氣墊床及保持皮膚清潔,但影響傷患者睡眠質素及需要堅持長期護理。

iii. 復康治療階段:恆心堅持「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外,也加上傳統中醫治療。目的是延緩肌肉、關節和神經萎縮,刺激神經和保持血液循環。(面對近年對高位折癱治療的醫學科研成果,「復康治療」是必須要有的基礎)

iv. 心理治療階段:大部分傷患者不能面對和接受自己的狀況,唯有靠家人的鼓勵幫助適應身心變化,減少抑鬱和焦慮,提升面對復康治療的心理素質,預備醫學上出現的創新治療,以「明天會更好」的心態迎接每一天。

2) 阿MO:勇敢走進沒有先例的創新治療: a) 現代醫學面對脊髓神經創傷治療普遍聚焦在半身不遂的患者身上,相對全身癱瘓較容易處理的。因為上半身無論是神經與肌肉、關節和身體內臟器官的連繫比較下半身複雜和繁多。

b) 對高位折癱的創新組合治療,突破了過去只能「維持現狀」的限制。這不僅是促進受損的脊髓神經修復,更是要恢復肌肉、關節活動,甚至讓呼吸與泌尿系統回復反應。然而目前如「腦機接駁」(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 的方式,是透過外部電腦解讀相關的腦電波控制機械裝置,並非像阿MO所經歷的——直接用自己意志,驅動自己身體活動的創新治療

c) 據了解,目前全球C3–C4完全癱瘓的傷患者,臨床正接受這類創新治療的只有四位。這種創新治療是直接控制自己的上肢和下肢,是身體活動神經配對的治療。阿MO的高位折癱是在頸椎第四節 (C4 – Cervical 4),他是四位中的一位。因為在過去一直所提及的神經配對,就是要配對出腦電波所控制的相關神經,以致相關的肌肉和關節,在經過不斷的訓練和調校下可以自主活動起來。

d) 「腦電波」與上肢活動神經的配對,是極需精密的技術與高度耐性的過程。因為牽涉的神經連線、肌肉、筋骨關節及內臟系統層層交錯 。隨著不斷的操練下,「脊椎神經刺激晶片」接著肌肉和神經有轉好的反應,需要更積極的調校,將進展更推上一層樓。

3) 禱告: a) 感謝神,在過去兩年間,脊椎創傷治療領域出現明顯的突破,讓阿MO的治療之路不會止步,並在過程中有明顯反應。感謝香港中文大學醫院持續為他提供支援與協助,維持他的狀態,以致他能更有條件接受更進一步的治療。

b) 祈求神在阿MO每日艱辛的操練治療中,讓他及家人更看到神正悄然恢復在他身體內神經機能正面的反應

c) 祈求更多受脊椎創傷困擾的人不灰心,先努力養好自己身體的狀態,好預備迎接未來更多可行的治療機會。

(二) Mo爸媽:【生命經歷體驗分享】:與傷患者的心思意念同步 能夠對傷患者的康復有積極的鼓勵,是要與他們的心思意念同步,了解他們面對的心靈和身體上的困境。對於習慣於效率與即時成果的城市人來說,要與長期接受治療的傷患者同行,首要的條件是要學習忍耐與調校對治療的期望

隨著阿Mo 治療過程的變化,我們深刻體會到上帝條件的愛與拯救大能,更感謝神和你們的記念 - 「142 阿MO面對沒有先例的治療」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