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谢谢上帝能够让我再一次在这个地方跟大家见面。 今天我们在真理上的学习,是以福音书里头耶稣的说话作为我们思考的对象。经文记载在约翰福音第14章,我想大家跟我一起打开这段经文: 21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 22 犹大问耶稣说、主阿、为甚么要向我们显现、不向世人显现呢。 23 耶稣回答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 24 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你们所听见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来之父的道。(约翰福音14:21-24) 在耶稣短短的话语中,发现到有三件事情: 第一、耶稣谈到爱祂就是爱上帝; 第二、谈到守道,即是要遵守祂的命令; 第三、谈到如果我们能够爱祂和遵守祂的道的时候,祂要给予我们赏赐。 我想从这段经文里跟大家来看看爱主、守道、与得赏赐彼此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看耶稣基督谈到赏赐的事──在这段谈及我们要在真理里彼此持守、在爱中学习的经文中,耶稣以赏赐作为鼓励,让我们在这门功课里做得更加美好。从耶稣基督的话里我们看到一些事情,这些事情也是我们基督徒生命里常常经历到的事,就是我们发现我们的上帝是一位乐意赏赐的上帝。这是祂的本质,所谓赏赐就是要赐予礼物,上帝本来就是一件乐意赏赐、乐意赐予礼物的一位,我们知道这些的赏赐有不同的形式,譬如可以是物质的,但也可以是指著各种属灵的福气。 从前,五谷丰收、生产丰盛是犹太人所羡慕的,这个是属于物质的赏赐。到现今,我们在基督里的乃渴求赐予永生和承受天国,这个我们知道是属灵福气上的赏赐。不过,我们发现赏赐也可以是非条件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白白的"。例如上帝赐给我们有救恩,这是白白的、非条件性。但赏赐也可以具有条件性,取决于我们对上帝召命的回应。当我们对上帝特殊的感召、吩咐给予正面的回应、顺从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得著这些赏赐,不过无论这些赏赐的性质是属于物质的,还是属灵的福气,它是属于非条件性的,或是有条件性的,这些赏赐其实也是表达了上帝丰富和慷慨。圣经上有许多的应许是告诉我们这乃是上帝的本质。例如诗篇84:11:"因为耶和华 神是日头、是盾牌、要赐下恩惠和荣耀.他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先知赛亚也提及过:"看哪、耶和华曾宣告到地极、对锡安的居民说、你的拯救者来到.他的赏赐在他那里、他的报应在他面前"(以赛亚书 62:11)。这里所指的报应其实就是指著,当我们回应、追求上帝奖赏的时候,祂会以美丽的事物向我们回报,所指的就是美丽的事。 新约圣经也有类似的经文鼓励我们,希伯来书11: 6:"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因为到 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我们对上帝的信心其中最强烈的表现回应之一,就是我们相信上帝是一个赏赐的上帝。以色列的始祖亚伯拉罕所体验到的上帝是"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的赏赐你"(创世记15:1)。许许多多的旧约、新约的经文都告诉我们上帝是一位乐意赏赐的上帝,这也是我们对上帝的第一个经验。故此,我们也渴求上帝给我们的赏赐以作为我们对上帝乐意赏赐的第一种回应。其实在我们生命不同的历程里,上帝也会以不同的感召来呼唤我们,这些感召可能是召唤我们去预备得著祂为我们所预备的终极救恩,可能是召唤我们在我们生命里某些阶段里的灵命成长和更生。假若我们听从上帝这个召唤,这样我们就会进入一个顺从的反应当中。那么我们就会进入一连串的彼此的互动里头──action and reaction(行动与反应)。在这些关系里,我们往往可以享受到上帝的福气是这么多、这么深。正如我们刚才读到耶稣基督的话语,假若我们能够回应更爱祂、爱上帝的话,上帝应许告诉我们,祂必然给予我们更多和更深的回报。耶稣提醒我们说我们将会得到父和子的爱,我们也会得到祂向我们显现和与祂同住的应许。为什么耶稣基督会在这里给我们这些赏赐的应许呢?就是因为上帝了解到一件事,赏赐其实是我们成功学习属灵功课里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或手段。 赏赐可以是教学过程里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我们知道在所谓教育心理学(就是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怎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成功),我们发现在教育心理学上,教导我们该怎样去了解才能够促进我们在学习上的果效,很多时候都可以借用一些的手段,而赏赐就是其中一个最好的方法。在早期的心理学的研究上,就曾经有过一些的发现,譬如在行为主义学的心理学上,从他们的研究里就发现说,如果一个行为伴随著一个令人满意的情境时──譬如当一个动物,牠做了一个恰当的行为后,我们就给予牠一些食物作为奖赏──当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境的时候,重复这种可能性的行为就会增加。相反,如果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所伴随著的是不满足的行为,例如做完一件事后,被试验者是受到惩罚(譬如是经历一些疼痛的话),那再次重复这种行为的机会就会相对的减少。在心理学上则称之为"效果率"──赏赐或惩罚对某方面的学习过程是有帮助的。 另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就是所谓"巴普洛夫的狗"的故事。巴普洛夫其实本来是俄国的一位研究消化系统的著名生理学家,但偶然地在他的研究的过程当中,发现到一些特别的东西,于是他就将他的研究转向改为研究心理学的条件反射,如果听过这个故事的,就会更加清楚知道我在说些什么。不过我在这里不打算重复地说有关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的著名故事,反而想借著另一个事例来说明有关学习里怎样给予回报的重要性。 这个例子据说是有关研究儿童对攻击性行为模仿的一个经典试验。这个试验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由一个著名的学习心理学家所设计出来的,那个方法就是用三群小朋友,或者是将一群小朋友们分为三组,然后安排他们观看同一段的影片,影片所描述的是一个人在殴打一个不倒翁的玩偶,当然在殴打的过程当中,这个人还会咆哮大叫地责骂那个不倒翁玩偶。三组儿童所观看的影片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所看到的结局。譬如第一组儿童所看到的结局是这个殴打不倒翁玩偶的人是会得到人的赞赏和赏赐;第二组儿童所看到那个结局就是那个殴打不倒翁玩偶的人会受到责骂和惩罚;而第三组儿童所见到的结局就是既没有责骂,也没有赏赐。三组儿童在观看影带之后,就进入另一个执行的阶段,就是让这三组儿童一个一个的与这不倒翁玩偶独处,然后观察他们会怎样对待这个不倒翁玩偶。他们观察的时候发现到一些令人颇感意外的表现:他们发现第一组小朋友们(就是影带主角在殴打玩偶后会得到人的奖赏)会倾向对那个不倒翁玩偶做出同样地的拳打脚踢和嚣喝;至于第二组小朋友(主角在殴打玩偶后会受到惩罚),他们就会倾向于比较静止、反应没有那么强烈;而第三个组别的小朋友和第二组别的小朋友的表现一样,比较不去模仿那种行为。在第三个阶段,就是在所有的小朋友面前赞赏第一组的小朋友(就是那些会对不倒翁公仔拳打脚踢的小朋友),他们发现这些小朋友竟然全部受到影响,无论是第一、第二,还是第三组的小朋友都会起来对这个不倒翁公仔进行拳打脚踢和嚣骂。这个结果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这个结论就是,如果一种行为得到人的奖赏,那些行为是会在人群当中得以强化,即使那种行为是恶的,但假使得不到任何的惩罚或者反面纠正的话,小朋友也会倾向去做这些事或者这些行为。如果将这个结论带到现实的生活里,譬如电视节目的内容里往往有一些坏蛋的出现,但如果这些坏蛋的结局是受到惩罚的话,小朋友往往就会明白到这些坏蛋的行为是不应该学习的,但是假使这坏蛋的行为没有得到任何的惩罚,他们就会很担心小朋友其实是会学了,然后将这些行为宣泄在其他人的身上。这个例子其实是一个很著名的例子让我们看到,原来在一个学习的过程当中,该怎样去鼓励一个人,或者是怎样防止一个人的学习。这就使我们明白到为什么我们的救主耶稣在约翰福音第14章里讲到"爱主"与"守道"的时候,提到有关赏赐的问题,其实祂是鼓励我们、提醒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在爱上帝、守真道的事情上有更多的尽心、更多的成长。 继而我想跟大家看看这段经文的"爱主"和"守道"的关系。究竟爱上帝和守真理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发现到爱上帝与守真理或守诫命都连接在我们要作顺命的儿女的吩咐上面。我们知道耶稣基督曾经用过一个犹太人的"示玛"(Shema)──"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来提醒我们要将爱上帝视为诫命当中的第一条,如此,就将爱上帝和守诫命联接在一块。我们知道藉著守诫命来表达爱上帝的这份心意是犹太人的传统,我们也觉得没有问题,只要我们记得爱上帝是根本,守诫命是实践的手段。我们知道后来犹太人的遗传出了毛病,就是因为他们把这两个的次序倒转了,他们视守诫命为根本,爱上帝就被消化了、消失了,后来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僵化、死守遗传的一个民族。其实我们基督徒也应该要小心,因为基督徒同样地也会犯这个毛病。很多时候我们基督徒会将耶稣基督的福音、神人和好的消息变得"诫命化",使每一个基督徒都要怎样属灵、虔敬、热心,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乃是要以单纯的心来接受"上帝的爱"这个事实。 另一方面,我们基督徒又可以犯另一种完全相反的毛病,就是我们明白并且接纳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无条件的爱,但我们却以为我们不需要再遵守诫命,因为这些都是律法。但耶稣的话清楚地让我们看见并不是的,两者之间其实有一定的关系。在21节里,耶稣说:"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人、这人就是爱我的"。换句话来说,只有那些肯遵守上帝命令的人,才有资格去讲我们对上帝的爱。其实爱上帝与守上帝的命令彼此之间并不是排拒的。若果我们能够明白到将爱或诫命视为爱的要求,我们就不会觉得诫命是一些行为,诫命只是"爱的要求"。 在爱里有要求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昨晚我们教会的一班夫妇团契的弟兄姊妹,到一位执事家中做家访,其中,我们做了一个这样的活动:将他们分为两组,弟兄一组、姊妹一组,当中有许多夫妇,大家要将对配偶的期望列出来,像是希望配偶能做些什么来互相配搭,好达到自己的一些期望。列出后就在这十多项的期望里头,选出五个你觉得最重要的来与大家分享。弟兄跟弟兄分享、姊妹跟姊妹分享,分享完毕后,大家再坐在一起,弟兄们就分享哪五个期望是弟兄最希望配偶能配搭的,姊妹也选五个。然后我们发现到一件奇怪的事,原来弟兄所列举的五个跟姊妹所列举的五个都颇吻合,当然个别的人在次序里的重要性有少许的不同,但总体上表明了一件事,原来我们作弟兄的希望配偶给我们的和姊妹希望弟兄给她们的其实都很一致。这同时印证了耶稣基督的话:"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路6:31)──我们希望我们的配偶怎样对待我们,原来她们也同样地期望我们能够怎样去对待她们。这些期望是因为我们觉得真正的爱、真正的关心是带著期望的。如果我们明白其实诫命也是一些的期望,当上帝要我们守这些诫命的时候,其实是因为祂爱我们。 其实爱主、守诫命两者之间并无矛盾,两者之间可联系在一起的。上帝爱我们,祂盼望我们能够顺命;我们爱上帝,故此我们乐意去作、行祂所喜悦的事。正如耶稣基督自己在约翰福音8:29说:"那差我来的、是与我同在.他没有撇下我独自在这里、因为我常作他所喜悦的事。"祂能够回应"我常作父所喜悦的事",就是叫使徒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使徒给了我们同样的吩咐,约翰说:"因为我们遵守他的命令、行他所喜悦的事。"(约翰壹书3:22)如果我们爱上帝,我们就乐意做上帝所喜悦的事。 我想起一次经历,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后坐在沙发上很优闲地看电视,太太因为约了丈母娘逛街,晚了点回来,当她回来的时候,我觉得她神情有点古怪,为什么呢?因为她在我面前走来走去,又好像在偷笑,我心想应该发生了些甚么事,就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你看想来好像很开心?她就展示她手上的一枚戒指,我问她怎么会多了一枚戒指呢?她说是她妈妈买给她的。我说为什么丈母娘突然之间会买一枚小戒指送给妳呢?她说因为她爱妈妈,妈妈知道而且也爱她,所以就送她一枚戒指作为赏赐的回应。若我们爱惜上帝的时候,我们同样乐意地去做上帝所喜悦的事,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对神、对人,也以此原则来行事。 当耶稣说到爱祂的人,祂就给予赏赐,那赏赐是什么呢?在21节,耶稣这样说:"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当我们切实地去爱上帝的时候,我们必然得到爱的回应和回报,绝不石沉大海般没有消息,我们不单得到必然的回报,耶稣的应许是说:"我父要爱他,我也要爱他",耶稣讲完后没有停在那里,他还说:"并且要向他显现"。 我们相信这个显现的意思,当然不是指耶稣基督以祂荣耀的本体来向我们显现,乃是指我们的生命里常得到上帝恩典的显现、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恩惠。但再进一步地,不单是显现,耶稣更谈到"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14:23)我们相信显现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应,但同住是一个更深、更美好的回应。如果显现是代表著耶稣基督间歇性的到访,这样同住就是一个长久的在一起。耶稣用这个方法来鼓励我们、提醒我们当我们爱祂,愿意守祂诫命的时候,我们会得著祂各种奇妙的恩典,这是何等的美好呢? 我们细细地想一想,如果耶稣基督真的给我们同住的应许,常与我们在一起的时候,这是一个何等严肃的事情呢?我们曾经记得当上帝降临在西乃山的时候,当时的以色列人是何等的恐惧。当上帝要临到的时候,他们心里充满各样的恐惧。同样的,当上帝与我们同住的时候,会否唤醒我们要在生命当中儆醒,如果我们能够有"上帝同在"的这个的福气,我们就要在我们生命上用圣洁、儆醒来迎接上帝的来到。 申命记23:12-14,记载了一段我觉得颇特别的一个故事(其实也是一个吩咐)。当时的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所以他们是住帐棚安营的。在申命记的23章,有一个有趣的吩咐,当以色列人出外征战打仗的时候,祂要求每一个以色列人在随身的器械里要预备一把锹,也就是一把小小的铲,用以铲土,为何每人都要预备一把锹来铲土呢?后面就有解释,当晚上安营的时候,有时候突然之间肚子痛,要起来便溺,那当然不能在营中,营是人居住的地方,所以要在营外有一个便所,但是当你便溺之后,要用这个锹铲土,转身掩盖。我们知道这个纯粹是为了卫生的原因,应该是这样的,下面就有一个理由,为什么以色列人要这样做呢?"因为耶和华你的 神常在你营中行走、要救护你、将仇敌交给你、所以你的营理当圣洁、免得他见你那里有污秽、就离开你。"这我们就明白了,因为如果上帝在我们中间陪伴著我们,我们的生活是否应当要圣洁呢?令我感到特别的地方就是这个"圣洁的要求"不单是"属灵的圣洁",竟然涉及到有关"卫生方面"的条件,这个是要以色列人在他们平日的生活当中也当重视他们的卫生,如果物质的污秽尚且如此的时候,那么我们属灵的生命更加要有何等的圣洁呢?所以当我们念到耶稣基督的这番话的时候,我们真的要了解上帝的苦心,祂提醒我们真正爱上帝的人是不会将上帝的诫命丢在一边,而不加以理睬,我们反而是要很乐意地去遵行,因为我们愿意做祂所喜悦的事。我们相信当我们有这种正面回应的时候,上帝就会有一个更正面的回应,就是给予我们生命里各样美丽的赏赐,以致于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成长。 让我们同心来祈祷:我们的主,我们谢谢祢!因为祢在这段经文当中向我们阐述了有关"爱主"、"守道"和"得赏赐"的事情,让我们看见原来真理在爱上帝的人的生命当中是这么的重要。主啊!我求祢让我们明白,也求祢激励我们有一个正面回应的心。我们很软弱,我们对真理的渴慕常常不够,当我们立志要去行的时候,我们又受著我们肉体许多的困扰,以致我们常常不能成功,我们唯有祈求上帝继续在我们生命当中不断地提醒、不断地鼓励,好叫我们每天有进步,谢谢祢,奉耶稣基督的名字,诚心所愿。 承蒙「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校牧室」允准转载 主日崇拜预告 日期 : 03/06/2012 (星期日) 时间 : 10:30 讲员 : 郑汉文博士 题目 : 神的永在,人的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