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中表示,活力學生飯盒事件愈演愈熱,飯商停止供應後,有不同朋友聯絡他們幫手,結果應承幾間學校提供服務,然而面對不少挑戰,並指「自己都有軟弱位」。
第一是知道價錢出得低,明知學生有需要都會不想接;第二是就算決定幫忙都猶豫是否改用較差的食材,例如不用環保盒的方法,減去成本。不過,這想法與嗎哪一直堅持的想法和文化相反,因此都是決定供給好的食材,照用環保物料,認為明知今次將會白做,也不想放棄一直的堅持,這樣才可以見到真章。
最後,嗎哪呼籲大家時刻掛念他們的事工,督促和提醒,令他們在「由低價主導的市場,為了中標咩都可以放棄將貨就價嘅環境下,可以Keep住認真落去,不分情況做到最好,最重要係堅持返要堅持嘅野」。
據嗎哪網頁資料,此為基督教非牟利機構,以飲食作扶貧工作,透過餐飲服務接觸及援助貧困弱勢社群,成為社區與基督信仰之間的橋樑,並且為不同基層家庭提供食物支援,每月提供達15000份食物。
該機構並稱,隨著時間發展除了提供餐飲服務,還有音樂班、英文班、獨居長者、清潔小隊、婦女活動、無家者同行計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