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次经》是异端作品吗?

天主教《次经》是异端作品吗?
天主教使用的《次经》(即"第二正典"(Deutero-Canon))是异端的写作吗?美福神学院熊润荣院长日前撰文叙述新约正典形成过程,也回答有关次经的源起。

他表示在第二世纪前半段的教父时期都没提过"正典"。但在第二世纪下半段的卫道时期,为要和异端、异教辩论,教父们才提出什么是标准和权威?

诸如爱任纽、土特良、俄利根等教父开始称"所信的真理"为正典(canon,意指一条量尺),将其定为标准和权威。

不过学者发现初代教会已流传不少今天"正典"以外的写作。甚至直到第四世纪初,希腊语和拉丁语以外的教会都是没有所谓"正典"的。

他列举叙利亚等教会是接受四福音合参(Diatessaron,就是把四福音书编汇而成的连续记录,加上福音书中没有记载的耶稣的说话),也接受已失传的《哥林多三书》,郤拒绝接纳《腓利门书》。

熊院长根据第三世纪教父优西比乌的著作介绍"正典"形成的过程。该教父提及那时代有三类的写作。

首先是教会普遍接纳的(Homologoumena):《四福音书》、《使徒行传》、《保罗书信》、《约翰一书》、《彼得前书》、《启示录》。

第二类是正在议论的写作(Antilegomena):《雅各书》、《犹大书》、《彼得后书》、《约翰二、三书》。

第三类是教会拒绝的写作(Nothoi):Acts of Paul、Shepherd of Hermes、Apocalypse of Peter等"伪经"(Pseudepigrapha)。

397年在迦太基(Carthage)大公会议确定二十七本书卷为新约正典,即新约正典已经完成,但其它的写作并没有获得正典的地位和权威。

虽然迦太基会议已把"伪经"剔除于正典之外,但却没有来得及处理"次经"(Apocrypha)的问题。

熊院长表示"次经"不算异端写作,其实该作品一直存在于初代教会的希腊文圣经"七十士译本"里,只是不存在希伯来文圣经。但初代教会选用这些"次经"经卷在聚会中朗读,作为崇拜程序的一部分。

因此经过天特会议(Council of Trent,1545-1563)约八年的讨论,天主教会决定接纳"七十士译本"中大部分的"次经"为第二正典(deutero-canonical)。

"不过,因著宗教改革遗留下来的历史包袱,新教徒都不接纳『次经』,只把它作为参考之用,没有给予其正典的权威地位。"他说。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