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次早堂研經會‧馬太的審判訊息:誰出賣了耶穌﹖ 鮑維均牧師:「出賣耶穌的不是猶大,而是神的子民!」 Chris Chan 2005年8月12日星期五 上午1:36 第十日早堂研經會上,鮑牧師以「無辜之人的血」為題講道,所用經文為馬太福音27章1至10節。 沒任何東西比神的話語重要 鮑牧師一開始說,很多弟兄姊妺似乎假設自己已經明白聖經,對聖經興趣不大。他希望這十天能令弟兄姊妹對聖經有「興奮感覺」。他說:「沒任何東西比神的話語更重要了。」 猶大出賣耶穌的事情與今天教會有什麼關係﹖ 馬太福音26章開始描繪耶穌被殺害的過程:宗教領袖的計謀、猶大出賣耶穌、客西馬尼園的禱告……一步步把讀者引到耶路撒冷的十字架上。到了27章更出現一個問題:經文花了很大篇幅講了猶大的下場,並詳細寫了關於「血田」的事。究竟猶大出賣耶穌的事情與今天教會有什麼關係﹖ 鮑牧師用以下三個方向探討馬太福音27章關於猶大結局的經文。 1. 這事如何幫助我們明白耶穌上十字架的事情﹖ 2. 馬太福音27章2至4節足夠以描述猶大的死亡,但卻花了12節,又提到看似無關的「血田」的事。這段聖經到底解釋什麼﹖ 3. 馬太福音27章9至10節用了舊約撒迦利亞書經文,但馬太卻強調是出於耶利米書。鮑牧師帶領會眾探討引用這兩段舊約經文的原因。 兩段舊約經文均帶出審判訊息 馬太引用舊約聖經時往往利用上文下理的含義表達更深的意思。鮑牧師首先帶會眾看兩段同樣描寫「血田」的舊約經文。 1. 撒加利亞書11章13節經文:「耶和華吩咐我說:「要把眾人所估定美好的價值丟給窯戶。」我便將這三十塊錢,在耶和華的殿中丟給窯戶了。 「估定的價值」、「窰戶」、「三十塊錢」、「殿中」等情景在馬太福音裡應驗了。這段經文所敍述的是有關審判以色列百姓的事。當神派先知撒迦利亞為以色列百姓的僕人時,以色列百姓卻給他相等於相時奴隸工資的30塊錢,把先知當作奴隸看待。於是審判臨到以色列人,因為他們不接受神的僕人。馬太福音引用撒迦利亞書的經文,暗示了耶穌作為神派的牧人來到猶太人那裡,但猶太人卻不接待耶穌,因此審判亦臨到了猶太。 2. 馬太明說有關猶大結局的經文出於耶利米書。 因為他們和他們列祖,並猶大君王離棄我,將這地方看為平常,在這裡向素不認識的別神燒香,又使這地方滿了無辜人的血… 「你要在同去的人眼前打碎那瓶,對他們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要照樣打碎這民和這城,正如人打碎窯匠的瓦器,以致不能再囫圇。並且人要在陀斐特葬埋屍首,甚至無處可葬。 耶利米書19章裡描述神吩咐耶利米把瓶打破,象徵審判來到以色列。文中與馬太福音27章一樣出現了「窰匠」和「無辜人的血」的話,同樣是對耶穌時代以色列人的審判經文。 撒迦利亞書11章與耶利米書19章的關係: 兩段舊約經文都同時表達兩個訊息: 1. 以色列人厭惡神的使者 2. 審判臨到以色列人。 馬太福音對舊約經文的引用很嚴密,撒迦利亞書及耶利米書都是講審判,目的在借用舊約帶出以列人不聽從先知,審判會臨到以色列。 鮑牧師接著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馬太只提及耶利米書而不提及撒迦利亞書呢﹖原來四福音書裡,只有馬太曾引用耶利米書經文,而每次提及耶利米書都有同一個重點:審判的主題。 馬太福音27章1至3節經文與舊約兩段經文的關係 早在馬太福音10章開始猶大已被稱呼為「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直至26章25節聖餐的經文時,這稱號慢慢實現了,至47至49節在客西馬尼園就出賣了耶穌。 誰出賣了耶穌﹖ 當大家把出賣耶穌的責任都歸在猶大身上時,信徒很容易用「印印腳」的輕鬆心情渡過受苦節,並用罪魁的角度看猶大,因為覺得出賣耶穌的事情與我們無關。鮑牧師注意到第27章馬太令耶穌十字架道路的情節進展放緩,讓大家再仔細思想「誰出賣了耶穌」的問題。 祭司長和民間長老出賣了耶穌 在馬太福音27章2節裡,寫祭司長和民間長老把耶穌交給彼拉多。希臘原文裡「交給」一詞原等於「出賣」。在27章一開始想告訴讀者,出賣耶穌的不單有猶大,還有眾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 猶太人一直在等待彌賽亞出現,以拯救百姓,但猶太人竟將他出賣了。從這段經文裡出現了「責任的轉移」——開始了「誰有錯」的討論。 雖然在27章4節裡猶大後悔要把錢還給祭司長時,他否認了這事跟他有關係,但到了第6節,祭司長說這些是「血價」,就是默認了與自己有關,因為這些是猶太從他那裡得的錢。 彼拉多出賣了耶穌 雖然彼拉多曾說:「罪不在我,你們承當吧!」推卸了自己的責任,但他把一個明明無罪的義人交給了猶太群眾的罪是不能否認的。在「使徒信經」裡,彼拉多的名字亦被提及,他在出賣耶穌的事情上是有份的。 神的子民出賣了耶穌 整個聖經以「血」來牽引情節,4, 6, 8, 25節都提及血。27章4節馬太帶出了高潮。在彼拉多推卸責後,眾人說:「他的血歸到我和我的子孫身上。」誰要為這血負責任﹖整個群眾都承認了是自己的責任。 鮑牧師說,「馬太知道我們會『印印腳』的看受難節,因此用經文告訴我們,:不單單是猶太,而是神的子民一起出賣了耶穌。」 在馬太福音23、24章已預言聖殿被毁,一次一次的提醒厭棄先知會遭審判。猶大知道自己有罪去吊死了,但神的子民卻不知道自己有很大的罪。 「出賣耶穌的不是猶大,而是神的子民。」 門徒的領袖也出賣了耶穌 整個26章29節開始有彼得三次不認主的記載——連門徒的領袖也出賣耶穌。「誰沒有出賣耶穌呢﹖有離開耶穌的、有不信復活的、有不認耶穌的,也有出賣耶穌的。 鮑牧師帶出了馬太福音27章很重要的訊息:「十字架跟每一個人都有關係!神的百姓將彌賽亞釘在十字架,每一個人都有出賣耶穌的罪!」 我們每一個人都出賣了耶穌 信徒可能在兩個情況下出賣耶穌: 1. 與敵為友,就是出賣耶穌 在戰爭中與敵為友,罪名至大。鮑牧師問:「我們有沒有與敵人為友呢﹖有沒有出賣耶穌呢﹖」中世紀前教父曾說:「猶大錯在哪裡呢﹖就是在屬靈爭戰裡沒有經驗,以致與撒旦為友,與神為敵。」 鮑牧師提出:「我們是否亦沒有經歷,以致不知不覺與撒旦為友,與神為敵呢﹖」在電影《耶穌受難記》其中一個情節裡出現了一個撒旦變成的婦女化身,手抱著嬰孩向著耶穌。這嬰孩象徵「撒旦能用一個最無辜的象徵達到祂的目的」。撒旦能利用最無辜人的來攻擊耶穌,猶大就是一個例子。鮑牧師說,「我們出賣耶穌都是用最善良的途徑,不知覺中就出賣了耶穌。」 2.在屬靈戰爭裡保持中立,就是出賣耶穌 假設太太在街上被打,丈夫不出手保護,保持中立,這無疑是一種出賣。 猶大雖然沒親手釘死耶穌,只是向宗教領袖提供了情報,但他所以出賣耶穌就是因為他在戰爭中保持中立;彼得亦是是在爭戰中保持中立,三次否認主亦是一種出賣。 鮑牧師說,我們在屬靈戰爭中保持中立,就是出賣主。我們在社會、文化中保持中立的話,也是出賣耶穌。因為戰爭中沒有中立可言:不是與神為友,就是與撒旦為友。假如保持中立的話,會不知不覺中被撒旦利用。「假若我們的群體保持中立的話,我們的罪不會比猶大小。」耶穌為我們打仗,信任我們,保持中立的話,就是出賣耶穌,「除非我們假設神跟撒旦並非對立,沒有分別。」 馬太福音27章教導我們如何看十字架,帶我們明白這就是我們的故事。「是我們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我們不停把耶穌釘十字架,保持中立。」 鮑牧師最後說「求神讓我們不要成為中立的、客氣的、所謂合乎體統的團體,以致我們勇敢為神爭戰,以致我們不出賣上帝。」 鮑牧師最後呼召 鮑牧師作出了兩個呼召,一是對未信主的朋友,二是呼召會眾反省自己有多少時候出賣耶穌,在屬靈戰爭妥協,與敵為友,甚至保持中立。 鮑牧師帶領結束禱告: 「親愛的天父,我們感謝讚美你。每一個靈魂得救時,天使都要高聲歌唱。我們為在座站立的朋友感謝你,為他們回應神呼召,接受你做救主的朋友感謝,求神繼續在他們生命動工,以致他們知道所走的路,以致他們的舞台清楚,為成其中一位工人。求你使他們得到教會栽培,成為合用器皿。 我們又為其他站立的信徒禱告,向你說我們不再保持中立,不再出賣耶穌,在戰爭中剛強警醒,不閒懶,做忘恩負義的信徒。站立起來的都是基督的精兵,求主堅立,讓聖靈工作,使他們生命改變,被你使用。 這十天是你的工作,不是人手的工作,但人的工作仍然見證神臨到香港這地方的工作。求神改變我們,在關鍵時刻、任何地方能影響世界的人,求你的國降臨,以上禱告奉主名求。阿門。」 鮑牧師:普世教會失去先知角色 鮑牧師會後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猶大和彼得的出賣耶穌的故事是給普世教會的訊息。他表示今天教會對社會問題缺乏回應,以中立為藉口,失去先知的角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