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早堂研经会‧马太的审判讯息:谁出卖了耶稣﹖ 鲍维均牧师:"出卖耶稣的不是犹大,而是神的子民!" Chris Chan 2005年8月12日星期五 上午1:36 第十日早堂研经会上,鲍牧师以"无辜之人的血"为题讲道,所用经文为马太福音27章1至10节。 没任何东西比神的话语重要 鲍牧师一开始说,很多弟兄姊妺似乎假设自己已经明白圣经,对圣经兴趣不大。他希望这十天能令弟兄姊妹对圣经有"兴奋感觉"。他说:"没任何东西比神的话语更重要了。" 犹大出卖耶稣的事情与今天教会有什么关系﹖ 马太福音26章开始描绘耶稣被杀害的过程:宗教领袖的计谋、犹大出卖耶稣、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一步步把读者引到耶路撒冷的十字架上。到了27章更出现一个问题:经文花了很大篇幅讲了犹大的下场,并详细写了关于"血田"的事。究竟犹大出卖耶稣的事情与今天教会有什么关系﹖ 鲍牧师用以下三个方向探讨马太福音27章关于犹大结局的经文。 1. 这事如何帮助我们明白耶稣上十字架的事情﹖ 2. 马太福音27章2至4节足够以描述犹大的死亡,但却花了12节,又提到看似无关的"血田"的事。这段圣经到底解释什么﹖ 3. 马太福音27章9至10节用了旧约撒迦利亚书经文,但马太却强调是出于耶利米书。鲍牧师带领会众探讨引用这两段旧约经文的原因。 两段旧约经文均带出审判讯息 马太引用旧约圣经时往往利用上文下理的含义表达更深的意思。鲍牧师首先带会众看两段同样描写"血田"的旧约经文。 1. 撒加利亚书11章13节经文:「耶和华吩咐我说:「要把众人所估定美好的价值丢给窑户。」我便将这三十块钱,在耶和华的殿中丢给窑户了。 "估定的价值"、"窰户"、"三十块钱"、"殿中"等情景在马太福音里应验了。这段经文所叙述的是有关审判以色列百姓的事。当神派先知撒迦利亚为以色列百姓的仆人时,以色列百姓却给他相等于相时奴隶工资的30块钱,把先知当作奴隶看待。于是审判临到以色列人,因为他们不接受神的仆人。马太福音引用撒迦利亚书的经文,暗示了耶稣作为神派的牧人来到犹太人那里,但犹太人却不接待耶稣,因此审判亦临到了犹太。 2. 马太明说有关犹大结局的经文出于耶利米书。 因为他们和他们列祖,并犹大君王离弃我,将这地方看为平常,在这里向素不认识的别神烧香,又使这地方满了无辜人的血… 「你要在同去的人眼前打碎那瓶,对他们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要照样打碎这民和这城,正如人打碎窑匠的瓦器,以致不能再囫囵。并且人要在陀斐特葬埋尸首,甚至无处可葬。 耶利米书19章里描述神吩咐耶利米把瓶打破,象征审判来到以色列。文中与马太福音27章一样出现了"窰匠"和"无辜人的血"的话,同样是对耶稣时代以色列人的审判经文。 撒迦利亚书11章与耶利米书19章的关系: 两段旧约经文都同时表达两个讯息: 1. 以色列人厌恶神的使者 2. 审判临到以色列人。 马太福音对旧约经文的引用很严密,撒迦利亚书及耶利米书都是讲审判,目的在借用旧约带出以列人不听从先知,审判会临到以色列。 鲍牧师接著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马太只提及耶利米书而不提及撒迦利亚书呢﹖原来四福音书里,只有马太曾引用耶利米书经文,而每次提及耶利米书都有同一个重点:审判的主题。 马太福音27章1至3节经文与旧约两段经文的关系 早在马太福音10章开始犹大已被称呼为"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直至26章25节圣餐的经文时,这称号慢慢实现了,至47至49节在客西马尼园就出卖了耶稣。 谁出卖了耶稣﹖ 当大家把出卖耶稣的责任都归在犹大身上时,信徒很容易用"印印脚"的轻松心情渡过受苦节,并用罪魁的角度看犹大,因为觉得出卖耶稣的事情与我们无关。鲍牧师注意到第27章马太令耶稣十字架道路的情节进展放缓,让大家再仔细思想"谁出卖了耶稣"的问题。 祭司长和民间长老出卖了耶稣 在马太福音27章2节里,写祭司长和民间长老把耶稣交给彼拉多。希腊原文里"交给"一词原等于"出卖"。在27章一开始想告诉读者,出卖耶稣的不单有犹大,还有众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 犹太人一直在等待弥赛亚出现,以拯救百姓,但犹太人竟将他出卖了。从这段经文里出现了"责任的转移"——开始了"谁有错"的讨论。 虽然在27章4节里犹大后悔要把钱还给祭司长时,他否认了这事跟他有关系,但到了第6节,祭司长说这些是"血价",就是默认了与自己有关,因为这些是犹太从他那里得的钱。 彼拉多出卖了耶稣 虽然彼拉多曾说:"罪不在我,你们承当吧!"推卸了自己的责任,但他把一个明明无罪的义人交给了犹太群众的罪是不能否认的。在"使徒信经"里,彼拉多的名字亦被提及,他在出卖耶稣的事情上是有份的。 神的子民出卖了耶稣 整个圣经以"血"来牵引情节,4, 6, 8, 25节都提及血。27章4节马太带出了高潮。在彼拉多推卸责后,众人说:"他的血归到我和我的子孙身上。"谁要为这血负责任﹖整个群众都承认了是自己的责任。 鲍牧师说,"马太知道我们会『印印脚』的看受难节,因此用经文告诉我们,:不单单是犹太,而是神的子民一起出卖了耶稣。" 在马太福音23、24章已预言圣殿被毁,一次一次的提醒厌弃先知会遭审判。犹大知道自己有罪去吊死了,但神的子民却不知道自己有很大的罪。 "出卖耶稣的不是犹大,而是神的子民。" 门徒的领袖也出卖了耶稣 整个26章29节开始有彼得三次不认主的记载——连门徒的领袖也出卖耶稣。「谁没有出卖耶稣呢﹖有离开耶稣的、有不信复活的、有不认耶稣的,也有出卖耶稣的。 鲍牧师带出了马太福音27章很重要的讯息:「十字架跟每一个人都有关系!神的百姓将弥赛亚钉在十字架,每一个人都有出卖耶稣的罪!」 我们每一个人都出卖了耶稣 信徒可能在两个情况下出卖耶稣: 1. 与敌为友,就是出卖耶稣 在战争中与敌为友,罪名至大。鲍牧师问:"我们有没有与敌人为友呢﹖有没有出卖耶稣呢﹖"中世纪前教父曾说:"犹大错在哪里呢﹖就是在属灵争战里没有经验,以致与撒旦为友,与神为敌。" 鲍牧师提出:"我们是否亦没有经历,以致不知不觉与撒旦为友,与神为敌呢﹖"在电影《耶稣受难记》其中一个情节里出现了一个撒旦变成的妇女化身,手抱著婴孩向著耶稣。这婴孩象征"撒旦能用一个最无辜的象征达到祂的目的"。撒旦能利用最无辜人的来攻击耶稣,犹大就是一个例子。鲍牧师说,"我们出卖耶稣都是用最善良的途径,不知觉中就出卖了耶稣。" 2.在属灵战争里保持中立,就是出卖耶稣 假设太太在街上被打,丈夫不出手保护,保持中立,这无疑是一种出卖。 犹大虽然没亲手钉死耶稣,只是向宗教领袖提供了情报,但他所以出卖耶稣就是因为他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彼得亦是是在争战中保持中立,三次否认主亦是一种出卖。 鲍牧师说,我们在属灵战争中保持中立,就是出卖主。我们在社会、文化中保持中立的话,也是出卖耶稣。因为战争中没有中立可言:不是与神为友,就是与撒旦为友。假如保持中立的话,会不知不觉中被撒旦利用。"假若我们的群体保持中立的话,我们的罪不会比犹大小。"耶稣为我们打仗,信任我们,保持中立的话,就是出卖耶稣,"除非我们假设神跟撒旦并非对立,没有分别。" 马太福音27章教导我们如何看十字架,带我们明白这就是我们的故事。"是我们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我们不停把耶稣钉十字架,保持中立。" 鲍牧师最后说"求神让我们不要成为中立的、客气的、所谓合乎体统的团体,以致我们勇敢为神争战,以致我们不出卖上帝。" 鲍牧师最后呼召 鲍牧师作出了两个呼召,一是对未信主的朋友,二是呼召会众反省自己有多少时候出卖耶稣,在属灵战争妥协,与敌为友,甚至保持中立。 鲍牧师带领结束祷告: "亲爱的天父,我们感谢赞美你。每一个灵魂得救时,天使都要高声歌唱。我们为在座站立的朋友感谢你,为他们回应神呼召,接受你做救主的朋友感谢,求神继续在他们生命动工,以致他们知道所走的路,以致他们的舞台清楚,为成其中一位工人。求你使他们得到教会栽培,成为合用器皿。 我们又为其他站立的信徒祷告,向你说我们不再保持中立,不再出卖耶稣,在战争中刚强警醒,不闲懒,做忘恩负义的信徒。站立起来的都是基督的精兵,求主坚立,让圣灵工作,使他们生命改变,被你使用。 这十天是你的工作,不是人手的工作,但人的工作仍然见证神临到香港这地方的工作。求神改变我们,在关键时刻、任何地方能影响世界的人,求你的国降临,以上祷告奉主名求。阿门。" 鲍牧师:普世教会失去先知角色 鲍牧师会后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犹大和彼得的出卖耶稣的故事是给普世教会的讯息。他表示今天教会对社会问题缺乏回应,以中立为借口,失去先知的角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