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人士谈"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自处﹖" 牧师:信仰不应只成为私利化工具 法师:宗教应先知先觉 編輯室 2009年12月7日星期一 下午4:55 在上周六(12月5日)香港六宗教领袖座谈会上,来自香港六大宗教的领袖就"财富与人生"的题目发表了论文,并即场就台下观众的提问进行了交流。在这难得的场合中,有与会观众关心在这扭曲的资本主义社会大环境中,人应该如何自处的问题。 基督教代表郭鸿标牧师指出资本主义背后有经济结构。他认为有信仰的人往往将宗教私利化,成为个人活在当下个人提升的方法,只著眼于改善自己的人生。他进一步指出,宗教讲舍弃,但"舍弃"的原因比舍弃的方式更加重要,无私及为了公众利益的舍弃是值得向往的层次。他又说:"舍弃不是指将多余的分出去,更重要的是若出于对他人的爱,舍弃宝贵的东西的做法对任何宗教来说都是崇高的。" 佛教的宽运法师对此问题作出了另一个角度的回应。他表示,社会受到法治、道德及宗教三者的规范,法治不能作的有道德作约束,而道德难以约束人心,因此宗教又在道德之前。他提出宗教应该站在高处,领导社会,并发挥先知先觉的角色。 其他与会者也提出了其他问题,包括宗教能否在政治、社会和道德上发挥什么角色,亦有人问及宗教美国金融界人员对世界带来危害时可以作什么等。 座谈会由"香港六宗教领袖座谈会"主办,主讲员包括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及孔教来自六个宗教的代表。 相关新闻 六大宗教领袖就"财富与人生"进行交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