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渭文牧师–婚礼的礼服

伍渭文牧师–婚礼的礼服
伍渭文牧师–婚礼的礼服 (马太福音 22:1-14)

时间:2008年11月2日 地点:崇基学院礼拜堂

在崇基堂主持婚礼,有一些难忘的趣事。有一次花仔领著伴娘和新郎行在通道时,突然躺在地上哭起来,引起交通阻塞,大为紧张,后用波板糖利诱走毕全程,以后我就定下规例:花仔、花女要四岁以上。中途阻塞,可以疏通,但另一宗的趣事就较为严重了,是所有主礼团差不多到齐,还有十五分钟便开始,新人才发现在怱忙中忘记拿戒指。幸好新郎的家就在附近,结果婚礼迟了十五分钟开始。没有戒指,婚礼很难开始,因婚礼的核心是新人彼此的盟誓,而戒指就是盟誓的信物。藉看得见的信物,把盟誓加上信印印在心中(ring is the sign of the vow, seal on our heart),像圣餐藉看见的杯和饼把恩典印在心中。婚礼忘记带戒指,令到众人都很焦急。我真的想过校牧室应买一对戒指备用,以防不测。

今天的经文,也谈到婚礼的忘记。有一位赴王子的婚宴的宾客,没有穿上礼服,被国王捉拿,绑起来,赶出去。这比喻明显不是趣事,是一个悲剧。这位被逐的宾客,是否真的忘记穿礼服吗?还是他以为穿上了礼服,可以赴王子的婚宴呢?

古代国王的婚宴,国王会准备礼服给受邀的宾客,没有王的礼服,根本不能进入宴会厅,礼服就是入场券。这人进了会场,坐在其他宾客当中,应该没有人怀疑他没有礼服,甚至他可能都以为穿上了礼服。但当王进来"观看"宾客,就发现那人没有穿上礼服,从上文下理,我们可以推论,这"观看"是一种审判:

一、赴王子的婚宴是迎见上主--是审判的时刻

基督再来是羔羊婚宴,每人到审判台前被审,请看马太福音 22:12-13

"就对他说、朋友、你到这里来、怎么不穿礼服呢。那人无言可答。于是王对使唤的人说、捆起他的手脚来、把他丢在外边的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犹太人弃绝基督,在主后70年,提多将军攻耶路撒冷,犹太人被杀及灭城,再看上文:马太福音 22:4-7

"王又打发别的仆人说、你们告诉那被召的人、我的筵席已经预备好了、牛和肥畜已经宰了、各样都齐备.请你们来赴席。那些人不理就走了.一个到自己田里去.一个作买卖去.其余的拿住仆人、凌辱他们、把他们杀了。王就大怒、发兵除灭那些凶手、烧毁他们的城。"

其他人看不出这人没有穿礼服,因为人是看外貎,上主看内心,这人是内外不一致的。这比喻使我想起奥斯卡•王尔德 (Oscar Wilde,1854-1900),著名的爱尔兰作家、诗人、戏剧家,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的小说《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这小说讽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虚伪,因为经多年清教徒的共和统治,社会很多清规戒律,到君主制度复僻维多利亚女皇当政时,就有一种反动,特别纵情追求肉体的愉悦,但表面仍然是尊重道德清规。

小说内容提及的主角格雷(Dorian) 是一位俊朗秀美的少年人,画家巴色(Basil) 被这位满有迷人魅力的王子格雷所迷倒,为他画了一幅肖像,因为这肖像,自已艺术生命重新激发起来。但格雷被巴色一位朋友亨利 (Henry) 勲爵的享乐主义影响,认为人生的目的是对酒当歌,行乐及时,最大的满足是官感的畅快和欣愉。格雷喜爱自己的肖像,留住最绚烂的美态,但又认识到他也会美人迟暮、人会变老,我可否样子不变呢?他自己许了愿,希望给人看到的,都是美好迷人的样子,但他知道相由心生,歪念恶行也会影响俊朗的外表,但可否这些转移到肖像身上,由肖像承担呢?他说:"希望我的外形能保持青春常驻,若有衰老、邪恶由你替我绘画的肖像承受。每逢做了一件恶事,我仍可保持无邪、迷人的笑容。"

有一次他抛弃了曾火热追求的女演员西比尔。云妮( Sibyl Vane)。这位西比尔因为真正格雷的爱,竟然演不好莎士比亚的罗蜜欧与朱丽叶,而被格雷抛弃:"我爱你,只因为你演戏多么好,你不能演出了,我为何仍爱你呢?"结果西比尔因为被抛弃而自杀了。格雷后来回到上了锁的阁楼,看看曾令他心醉的画像,竟然发现画像中的他,嘴角有阴阴的奸笑,赫然惊怕,真的每逢干了一宗坏事,不单良心不安,而且锁在阁楼没有人知道的画像,都会显露出来。不错,我们行经的路,都会留下痕迹。但另一方面,他有恃无恐,因为灵魂的伤害不会形于色,何惧有之?跟著十多年,格雷生活变得放蘯,荒诞不覊,恶事做尽,以求一己肉欲的愉悦,而自己的容貎永远秀美青春迷人。然而,他的灵魂,像关在阁楼的俊美少年,每天愈来愈衰老、邪恶和难看。有一天他对画他肖像的格雷说:"为了这像–我漂亮的像,我可以重新来过吗?我爱的的肖像,我要好好做人。"不过,肖像还是愈来愈差。为甚么?因为格雷并不是猛然醒悟悔改,乃是为了保持肖像的完美,他仍是追求虚荣和自恋,不是悔改。最后,他竟然用刀剌死为他绘像的画家巴色,并用同一张刀,刺破他不能接受–又老、又丑、又邪恶的肖像。在这时候,可怕的结局终于来到了。格雷突然变得疯狂,在阁楼传来恐布的叫声,令人不寒而憟,仆人急急召来警察,门开了,发现地上躺了一位又老又丑的死尸,若不是手上的戒指,根本认不出是格雷,而画架上,出现一位秀美迷人的少年肖像。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赴王儿子的筳席,我们已被邀请了,我们走到生命的终结,要面对我们的上帝。祂不像人,祇见到外貎,不少人被格雷俊朗的外貎骗了,我们可骗过守门的人,甚至混进宾客当中,像他们一样。但上主是看格雷那个锁在阁楼、一般人不能看到的灵魂深处,他看出我们并没有穿上他为我们预备了的礼服。

二、婚礼服--信心及衍生出来的行为

礼服是甚么呢?

历代以来,对礼服有不同的看法,总的来说:一种认为是义的行为。马太所强调的,在末日审判时,我们以具体的善行受审。马太 25 章是一贯的看法-我饿了,你给我吃;我坐牢,你探访我-这是可以进天国的。

在前面所说两个比喻,两种儿子、有行动的税吏和妓女,他们到约但河领受施洗约翰悔改的洗礼,比口头同意,但没有行动的法利赛人,更早进入天国。 第二个比喻提及两种园户,结果子和不结果子,祇有结果子的才配得占用上帝的葡萄园。加尔文就指出,礼服是圣洁的饰,诗 96:9:当以圣洁的妆饰、敬拜耶和华。

另一方面,马丁路德说礼服是信心-人非有信,就不能到上帝面前。保罗说,我们因信而称义,在基督里的身份(in Christ)我们被上帝接纳了。 但信心和由信心衍生出来的行为其实是一个铜钱的两面。加尔文强调在"我里面的基督"(Christ in me) , 马丁路德强调"为我的基督"(Christ for me),两者有分别但不可分离。称义是地位上,成圣是称义的延伸和期望,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信心在爱心中才能保持不堕。

我想用婚礼的戒指誓言说明,作为例子。

信心与善行,称义和成圣就像盟誓中的一句话的前半段和后半段。誓言后,牧师问:有没有信物表征你们的盟誓呢?新人拿出戒指和对方说:"我以此戒指为徽记,与你结婚,我以我身心尊敬你,我以我的财物,与你分享。"每逢念到下半句,有些新人,特别是女方都微笑,仿佛说:记住这样,这是公开承认。有时台下的宾客也笑起来。有一次新郎的工作是印钞票的,女的笑容更灿烂。因著进入结合,夫妻有一种欢愉的对换,甘心乐意的,就像基督与新妇教会的联合:我们的罪归在祂身上,祂的义归在我们的身上;在地位上,我们立刻拥有对方的一切。

但前半句:我以我的身心尊敬你。不是立刻就能够实现,是身份改变后的承诺和实践。我们要逃避试探,不站危楼之下,才能以身心尊敬我们的配偶。我们心中惦记配偶,才能做到这承诺:我以我的身心尊敬你是漫长的路,经历很多的回转、认罪、饶恕、立志,是一生的追求,是加尔文强调的成圣过程。但这漫长的旅程的起始、持续不断、和完成,是从联合的盟誓就开始了,所以圣经提到夫妇关系时说:"这是极大的奥秘,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会所说的。"(弗五32 )戒指的誓言,正好说明称义和成圣的关系。我的财物与你分享,是立刻生效的称义,拥有基督的一切;但我以我的心尊敬你,是一生的态度和承诺。

再说,基督教婚姻的一夫一妻的"一",是优先次序的一(ordinal one),不单是数字的一(numerical one) ;我们信仰独一的上主,就要尽心、尽意、尽性爱上主。优先的一, 是不断的追求。

三、邀请--被召和选上,信仰的考验

我们看过婚宴是审判的时刻,而礼服是与信心相应的行为,我们会否感到沮丧呢?因为我们恐怕不能赴上主的筵席,被上主拒诸门外。但感谢上主,比喻的基调,不是灰色的,这种对得救的焦虑也是一种确据:我们对信仰非常认真,正如君士坦丁皇帝一路迟迟不肯洗礼,直到在临终,因他对信仰对领洗非常认真;认为洗礼后生活要圣洁,但他没有绝对把握,所以临终时才洗礼,俾灵魂清洁进入天堂。

但我们再看圣经,比喻的基调是欢乐的,婚礼的筵席是喜乐的,不是恐惧战竞、诚惶诚恐、患得患失,像到法庭接受审判的感觉:是被定罪?或是当庭释放呢?我们要注意,主人的邀请都是恩典:"所以你们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见的、都召来赴席。"(马太 22:9)他们都答应了,但到了关键时刻要行动时:"牛和肥畜已经宰了、各样都齐备.请你们来赴席",就诸多理由推搪,爽约。我们在大学都有这种经验,邀请函来了,很想听一场演讲,参加一个开幕礼,回复了,会出席。但到了那时刻,发现很多事情放不下,都不去了。其实,想深一层,那些事可以暂时放下的,但就是不看重答应了的约会。现在,变得谨慎,不随便答应,答应了,就要尽力出席,是一个承诺,也是纪律。

信仰需要有考验的时刻,撒种比喻中有些种子落在浅土和石头上,没有根,一到困难,就放弃信仰的,但起初是欢欢喜喜接受的。

我们不知道何时是我们的考验时刻,我们要基督或要玛门,我们要选择谁是我们效忠的对象。也许考验时刻就是我们患了顽疾、或感情受到重挫、或失去工作、或投资失败的时候。没有穿礼服的原因,我想大部分不会像格雷一样:为了放纵肉体的官能享受而与魔鬼交易,让人看不见自已的美丽纯洁肖像-我们的灵魂,受罪行带来的伤害变得丑陋。但我们却很容易像比喻中所说:我没有空、我要到田里工作、我要作买卖。当工作或职业成为营营役役(occupation 成为 pre-occupation),我们就进入信仰的危机了。当我们主日为了工作而没有时间或心情就近上帝,我们的礼服就渐渐褪色了,我们阁楼的画像开始产生微妙的变化了,因为 occupation 之前应该有 pre-occupation,两者不能混而为一;我们记挂的(pre-occupation) ,先于我们的工作(occupation) 。这在比喻中,我们看到轻视上帝的筵席,就不配赴上帝的筵席。

如果我们相信上帝是独一的真神,我们就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我们的上帝,我们不要让 occupation 成为 pre-occupation,我们不弃绝信仰,但会拖延、推却信仰的行动。

然而,这婚宴的比喻是喜乐的,因著与基督的联合:我们有欢愉的对调,让我们对基督说:我以我的身心尊敬祢。

承蒙「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校牧室」允准转载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