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故事Hannah》回顧成長及從政治歷程
楊巧雙在基督徒家庭背景下成長,19歲在澳洲讀大學時在信仰中經歷重生後,積極參與教會。《我的故事Hannah》於2014年出版,回顧她作為基督徒女性如何從律師轉身投入政治的歷程。書中探討了她的成長背景、從政的呼召、面對公眾與批評時的信仰反省,以及如何在穆斯林社會中堅守信仰、尊重宗教多元,內容亦涉及她的信仰旅程和與印度裔牧師丈夫的跨種族婚姻生活等課題。 楊巧雙曾說:「基督徒不該退出公共領域,我們應該進入社會,活出信仰價值。」她強調,自傳《我的故事Hannah》並非福音書或宗教宣傳品,而是記錄她作為信仰基督的馬來西亞女性,在公民社會中持守誠信與信仰原則的生命故事。 被指利用自傳推動基督教議程 控誹謗勝訴 然而該書引發了巨大的政治風暴,令楊巧雙成為輿論焦點。北馬來西亞大學(Universiti Utara Malaysia)講師卡馬魯·尤索夫(Kamarul Zaman Yusoff)亦針對該書的內容於2017年5月期間在臉書發布兩篇貼文,指控楊巧雙利用政治角色「推動基督教議程」,更列出了楊巧雙詳的個人資料,包括她信仰歷程及為何決定從政等內容。 楊巧雙2022年向尤索夫提出誹謗訴訟。馬來西亞吉隆坡高等法院於5月30日裁定楊巧雙勝訴,需賠償楊巧雙40萬令吉(約73.7萬港元)及訴訟費8萬令吉(約17.4萬港元),並禁止再次發表類似指控。 楊巧雙接受Christianity Today訪問時表示高興:「最高法院的裁決終於還我清白,證明了多年來有關我的書籍和信仰的指控是虛假的。」她說:「我將結果全然交託主……公義終於得到了伸張。」 另一宗誹謗訴訟曾敗訴 除了來自大學講師的控訴,楊巧雙亦面對了其他方面來的壓力。全國警察總長丹斯里慕沙哈山在2020年初馬來西亞科技大學論壇上發表言論,指楊巧雙將自傳當作傳福音的工具,並破壞伊斯蘭教,目的是將馬來西亞變成一個基督教國家。楊巧雙提出誹謗訴訟要求賠償但在去年12月遭駁回。 今年1月吉隆坡警察局收到182宗針對她自傳的投訴,聲稱它試圖傳播基督教,並意圖把馬來西亞變成基督教國家。有幾個穆斯林組織還促請內政部禁制她的書。
堅持從政:越黑暗的地方越容易發光!
在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在基督徒言論公共空間日益狹窄的馬來西亞,身為年青的基督徒政治人物是相當艱難。楊巧雙在Christianity Today訪問上承認,她29歲初從政時被嘲年齡和經驗不足,當時她曾有退出政界的想法。但是她感到要順服並堅守上帝的呼召。然而有牧者以耶穌十字架上被人們拒絕的事來鼓勵她堅持下去,結果五年後,她成為馬來西亞最年輕的女性議長。 楊巧雙接受天主教媒體《鹽和光》訪問時談到基督徒從政的重要性:「如果我們避開,人們就見不到上帝。」這位勇敢的基督徒女性說:「我認為,最大的錯誤是相信仇敵(魔鬼)說:教會永遠不應參與政治。不會因為污穢和骯髒我們就不能成為光。事實是,越黑暗的地方,你就越容易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