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謳明牧師:聖約翰座堂如何道成肉身立足本土

陳謳明牧師:聖約翰座堂如何道成肉身立足本土
陳謳明牧師展示了聖約翰座堂歷年的珍貴照片,分享座堂如何隨著社會的環境改變而道成肉身、進入社區事奉。(圖:基督日報)
香港聖公會神學教育專責委員會主辦的「2010鄺廣傑神學講座」於19及20日舉行,主題是「尋找桃花源—道成肉身與聖公會」。

首晚聚會主題是「立足本土、胸懷普世:「座堂」在世的見證—紥根、聯繫、更新」,邀請得香港首位華人聖約翰座堂堂主任陳謳明牧師、以及東九龍聖三一座堂堂主任陳衍昌牧師主講。講座於剛於上月底成為西九龍教區座堂的諸聖堂舉行,饒有意義。

陳謳明牧師展示了聖約翰座堂歷年的珍貴照片,分享座堂如何隨著社會的環境改變而道成肉身、進入社區事奉。主題既是「道成肉身」,他就先簡述了他對此詞的理解。他指出「道成肉身」的信仰是真正的信仰,這信仰改變了世界,因為是上帝先進入人的當中,讓人明白祂的心意,這是入世的過程。而神的方式是雙向的——進入到人的處境中,讓人了解祂的心意。

聖約翰座堂於1841年開展事工,1841年奠基。陳牧師說:「座堂是立足香港,對本地群體的關心成為這座堂的傳統。」例如19世紀香港流行蓄婢,有教友上書政府要求廢除此制,經過兩年終於得以廢除,可見座堂對香港社群的關注。此外座堂亦有對孤兒、特別是上環區的兒童的關顧。另一方面座堂亦體現對勞工大眾之關心,邀請所有幫助建造座堂之工人一起用餐, 表達對他們的關愛。

陳牧師介紹說,到70年代後座堂對社會事奉參與有很大的轉變。當時成立了數個外展工作給外傭提供心靈、社交的活動。此外亦設立了輔導中心提供英語、法語、葡萄牙語、俄語等,補足當時外語輔導的需要,更有「愛之家」,為愛滋病人提供支援。

香港數個重要的社會福利機構的成立當中有座堂的努力,例如聖基道兒童院、聖雅各福群會、聖西門漁民子弟之家等。座堂的角色不單是促成各機構的成立,更有不少教友參與事奉工作。

放眼中國 胸懷世界

陳牧師表示,聖約翰座堂對中華聖公會十分關注,亦有進行中國內地的福利工作,與大陸的聖公會有相當的聯繫,現時聖約翰座堂一塊彩色玻璃即為當時上海聖三一堂所送贈。除此以外,座堂有英語、華語及菲語的信眾,陳牧師表示現代世界走向多元化,座堂希望能展現出因為信仰的緣故,不同信仰文化的人都能一起生活的樣式。

陳牧師對本色化及本地文化化作出了的一點反省的加註,他認為基督教的本色化往往只能達到生活層面,但未能進到文化及核心價值層面,並坦言我們常以為自己已道成肉身,但實質未能完全將思想哲學、文化價值等融為一體。

當天亦有聖公會東九龍教區聖三一座堂堂主任陳衍昌牧師討論了對「道成肉身」的理解及實踐的建議,並有保羅‧愛華士教授以嘉賓講員的身份作回應回應。其後兩天在諸聖座堂再有兩場講座,分別是「道成肉身與聖公宗神學」及「普世聖公宗之未來」,講員包括吳梓明博士、郭志丕牧師、魏克利教授、鄭守定牧師及鄺廣傑榮休大主教等,內容相當豐富。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