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及对学生的行为多方讨论。浸大文学院副院长兼宗教及哲学系教授罗秉祥博士在1月22日于其脸书张贴文章,呼吁浸会大学取消普通话毕业要求,同时对上周三(1月17日) 一群同学冲击语文中心办公室,这是一个校园欺凌事件。
罗秉祥指"几个高大男同学凶恶粗暴痛骂两位有礼貌的女老师,包括一位与普通话无涉的外籍英语老师。同学步步紧逼,说粗口只是冰山一角;看录影带一清二楚。我们对校园欺凌行为必须零容忍。浸大同学大都温文有礼,这个事件严重影响社会对浸大同学的印象。"
粗口可以看出人的心念
至于在教内,对讲粗口的行为及基督徒讲粗口的问题时有讨论,影音使团《创世电视》于前年以"男人讲粗口先至MAN?"为题,邀请经常为吸毒赌钱的男人戒除心瘾的萧如发牧师分析。
萧牧师被问及帮人戒赌戒毒,有没有试过帮人戒粗口时,萧牧师认为:"任何坏习惯都可以戒,所谓戒不是去除甚么陋习,而是在乎生命是否有了改变。人信了主之后,生命得到改变,生活也会改变。当人想讲粗口时,圣灵会勒住我们的咀,提醒我们这些话不要说。而因著神的恩典在我们里面,我们可以学习忍耐,来胜过粗口。"
因为圣经上记著:"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时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以弗所书4:29)意思就是叫我们一句粗话也不要说,因为我们的说话是很重要的,当中还包含了罪在内。既然言语是表达内心,你的心里怎样想,口就会说出来,所以粗口可以看出人的心念。
如果被人以粗口咒骂,他教导我们"先反省为何被人骂,是不是得罪了别人。然后圣经教导我们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快快的听就是要听清楚,有时候别人的话还未说完,我们已经怒火攻心,便会很容易动怒。圣经就是提醒我们要先听清楚别人话中的含意,然后慢慢作出反应,因为说粗口往往是出于怒气,当你放慢速度说话时,气也自然会消减了。"
当听到别人说粗口,我们应先了解对方的背景,为何会口出恶言呢?例如当人说起一些委屈或过去时,我们要体谅他的处境和心情,先接纳,才能建立。假若是初信的人,他的过去可能还影响著他;如果是未信主的,讲粗口只是生活的表达,没有深层的恶意。但当人信主之后,生命应要经历成长,就不要再说淫词妄语了。所以讲粗口不在乎讲的人,而是在乎听的人。我们听了粗口之后,看清对方的处境,才能加以适当的劝导。如果听到别人讲粗口觉得不舒服,未必需要阻止人,可以暂时离开,别人明白了你的立场,自然便会收歛。
总而言之,圣经教导我们要小心所说的是神得荣耀可以造就人还是绊倒人的话。作为基督徒,经历了圣经的教导、圣灵的提醒,生命的成长,自然会从心而发,少说不必要的话,多说造就人和荣耀神的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