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和谐家庭"研讨会教会、社福界二百多人出席

民建联盼政府成立家庭事务委员会

「建构和谐家庭」研讨会教会、社福界二百多人出席
左起:柯广辉律师、李瑞成先生、吴宗文牧师、苏锦梁律师、蒋丽芸女士、陈世强律师以及罗美珍院长。(图:民建联)
近年香港接连发生多宗严重家庭暴力事件,自杀、虐待家庭成员及离婚的数字不断上升,反映本港家庭的凝聚力渐趋薄弱,并隐藏著不少危机。就此,民建联于8月22日举办了一场名为"建构和谐家庭"研讨会,希望联系社会人士及团体,就营造有利于重建家庭价值和加强家庭凝聚力的环境进行讨论,以及分享推动和谐家庭的智慧和经验。

当天出席人数达250人,包括多名教牧同工、大学教授、院社与学校校长,讲者包括港福堂吴宗文牧师、播道儿童之家院长罗美珍女士、播道书院卢伟成校长、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赵雨龙博士、青少年牧养团契总干事李贤义牧师,以及民建联妇女事务委员会主席蒋丽芸博士。

罗美珍女士点出了家庭环境才是培育孩童成长的摇篮,父母子女情感的联系,与孩子建立正面自我形象是正比的关系,而家庭支援服务只是问题发生后的"救火队",归根究底,预防总是胜于治疗。卢伟成校长认为,家庭危机很多时是由于家庭功能失调和社会价值观模糊所致,他在总结时指出,和谐家庭是"果",制定家庭友善政策是"因"。

另外,赵雨龙教授则从历史的角度看如何重建香港的家庭文化,他提出因为历史因素促使香港家庭服务展偏重急切性及补救性工作,也缺乏指导性家庭政策;而家庭文化的转变通常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他又鼓励实施提倡孝道,鼓励家庭养老等方法,使家庭成为一个充满和谐的地方。

李贤义牧师则指出,不少问题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出现家庭、经济或是朋辈边缘化,他提出的牧养导向包括家庭教导、公民教育、灵性导师和连线领养。吴宗文牧师则认为家庭暴力成因大致来自四个根源,包括社会压力、关系破裂、心理郁结及观念偏差,要处理这些问题,必须有正确的疏导,以及各方坦诚面对。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