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唔知一家事」觀念礙舉報長者受虐困境

機構呼籲建立長者友善社區

11月20日為長者日,基督教服務處表示不少長者基於家醜不可外揚觀念,遇見長者被虐卻不願主動求助,鼓勵鄰舍和街坊留意身邊長者,若察覺有人受虐應該鼓勵求助,幫助脫離困境。 機構表示月初訪問了900多名長者街坊,查詢他們如何處理長者被虐以及舉報有何困難,結果近半數人表示「一家唔知一家事」而傾向不舉報及不求助,有2成半人表示不知道有什麽途徑幫助,還有1成四人「認為有其他人會幫佢」而採取袖手旁觀。 負責調查的流金頌社區計劃—長和滿葵青計劃經理張燕琳姑娘分析,雖近半受訪者表示當遇長者受虐會促受虐長者獲得適當協助,如代長者舉報求助,或主動陪同長者前往求助,但亦有一成半受訪者會採取完全迴避的態度,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超過1/4的被訪者表示會聆聽其訴苦卻無實際行動,這反映街坊鄰舍一般願意幫助受虐長者,但對作出更積極的行動卻存有保留。 張燕琳姑娘表示據說過去前線經驗,長者被虐一直被嚴重低估。據2002年全港虐者現象研究所得數據,全港約5.4%長者受虐待,以此推算全港約有5.4萬長者正受虐待威脅。她表示據社署虐待長者個案中央資料系統,2010年呈報的虐待長者個案只有319宗,很大機會只是冰山一角。而虐待長者個案被隱沒的原因一來是因為公眾對預防虐老意識不高,二來是由於家醜不出外傳、閒事莫理等傳統觀念影響。 張燕琳姑娘呼籲社會人士重視建立受虐長者的友善社區,為長者建立反虐保護安全網。 基督教服務處應世界衛生組織的呼籲,以「長者友善社區」為主題,鼓勵各界在室外空間和建築、交通、住房、社會參與、尊重和社會包容、公民參與和就業、信息交流、社區與健康服務等八方面考慮長者的需要,讓他們可在安全而舒適的環境中,發揮潛能,全面融入社區生活。 求助熱線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流金頌社區計劃-長和滿葵青」,藉設立「長和」專線諮詢服務,為被虐/懷疑被虐長者,以及有關當事人提供簡便的求助或舉報途徑,並安排及時而適切的一站式支援及輔導服務,同時亦接受專業同工及公眾就長者被虐/懷疑被虐事件作出諮詢或個案轉介。聯絡電話:2148-6138。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