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良牧师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教会"提出实际蓝图

刘志良牧师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教会」提出实际蓝图
刘志良牧师
刘志良牧师在"播道编辑博客"发表《可持续发展的教会》文章中,提到2004年联合国提出的ESG理念,即Environment"环境保护", Social"社会责任",Governance"公司治理",帮助商界制订政策和行动以实践价值目标。

刘牧师撰此文,尝试将三个指标放到教会,并提出一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会"的方法。其中他为教会如何改进有效管治提出多项建议。

1. 首先是将"家长式"的管治转化为"共商式" ,让青年教牧与年轻执事皆有机会参与讨论和决策,让他们有空间正向成长。

2. 在执事会上将 "议会式"转化为"顺服式" ,长执和教牧不应以民主方式寻求共识,乃是寻求按圣经的原则决策和按上帝的心意行事,不要坚持己见,乃要同心相爱。

3. "雇主式"转化为"配搭式 " 是指上帝的仆人并不是世界的工人,决不应视自己为雇工,处处争取优厚的待遇和福利,但长执也应反省是否把同工视为雇工,处处跟他们斤斤计较,大家在主里学习谦卑自处,鼓励各人发挥所长,乐意放下己见,与人同心配搭,教会便不致同工转换频繁,人才流失凋零。

4. 教会宜将 "事工型"转化为"牧养型" ,刘牧师提醒教牧和领袖在发展事工时,应确保对事奉人员有充足的牧养,避免过度消耗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导致灵命枯干和家庭关系不和。教会应提供关怀和支持,避免会众在试探中跌倒。

5. 随著教会发展,面对人口老化和移民潮,许多堂会的团契和小组出现"成员名单长但出席率低"的现象,导致牧养和行政上的资源浪费。教会宜将"零散式"转化为"一体式",刘牧师建议将零散的小组合并为大团小组,保持原有相交关系的同时促进互动和发展动力,例如将不同的布道组合并为一个布道团,可以增加会众对各类布道事工的认识和参与,提升事工的动力和人数。

6. 在科技发达的时代,教会治理也需与时俱进,教会可利用人工智能(AI )"应用现代科技化管理",例如使用智能搜寻程式收集喻道材料,应用资料管理系统辅助牧养,采用人工智能管理软件支援行政事务,使用人工智能会议通讯程式录音并转化语音为文字记录,以及使用人工智能剪辑软件为讲道信息加入字幕,方便不同语言的会众理解等。

灵巧发展教会

致力实践教会大使命——刘牧师指出,主耶稣的教导要求我们向万民宣教,这不仅是责任,更是获得主同在的途径。教会应关注未得之族群,透过守望祈祷和兴起宣教士,将福音传递给每一个人。

灵活应变的发展方式——面对当前社会挑战,教会需灵活应变,创新发展策略,把握时机地牧养会众。例如,针对流失的青年和儿童,开设亲子婴幼崇拜,吸引慕道家长参加,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教会的凝聚力,也能培养下一代信徒。

刘牧师分享在从前牧养的教会便以此方式成功帮助很多慕道伉俪领孩子来参加,"他们习惯了教会生活后孩子便升上K1级的主日学,家长相熟后又一起参加伉俪小组和崇拜,这样便为教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生机。"

把握时机地牧养会众——此外,刘牧师建议教会应把握时机,利用平日的学校时间进行青少年牧养,提升参与度,促进信仰的传承。例如教会将聚会时间延展至平日,为合作的学校学生设立周五课后一站式崇拜和团契。活动包括15分钟的诗歌和15分钟的信息分享,随后进行小组关顾牧养。小组活动将关注慕道者的近况和信息回应,栽培初信者学习栽培课程,并提供坚信者门徒训练。

聚会将由教会教牧主领,让学校老师和基督徒学生参与服侍。在长假期周末时,聚会将安排在教会举行。这一安排旨在更有效地牧养学生,促进他们的信仰成长。

实施发展策略

采用与时并进的布道——刘牧师表示,教会的持续发展亦依赖于灵活的布道策略、有效的门徒训练和关爱的牧养。首先,教会应根据当前社会文化变迁,调整布道方式,利用网络平台如社交媒体和视频分享,将福音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例如:开发福音网页布道、YouTube福音短片专页、Facebook见证直播专页、Instagram布道专页等,以把福音见证推展到人手一部的手机,以致在偏远城市地区生活的人也能接触福音。

生生不息的门徒训练—— 其次,门徒训练不应止于初信者的栽培,而应持续关注信徒的灵命成长,提供全面的教导与实践机会,培养他们成为能够传承信仰的领袖。

永不止息的关爱牧养——最后,教会必须重视关爱牧养,建立良好的信徒关系,让每位成员在爱中成长,彼此扶持。这三者相辅相成,才能确保教会在面对挑战时,依然能够茁壮成长,持续发展。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