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糧倉」開倉一年 助人受助皆獲益

「愛心糧倉」開倉一年 助人受助皆獲益
李炳光牧師認為40多間參與愛心糧倉的行動,反應實不理想,希望將此行動大大地作推廣。(圖:基督日報/陳麗斯)
「愛心糧倉」開倉一年 助人受助皆獲益
機構教會和受助者表示通過計劃彼此都獲益良多。(圖:基督日報/陳麗斯)
「愛心糧倉」開倉一年 助人受助皆獲益
劉達芳博士帶領各參與機構及伙伴教會代表一同誦讀宣言,認為今天教會要承接耶穌的使命進入貧民區中,以關懷體現愛心。(圖:基督日報/陳麗斯)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聯同各區本地教會為有需要人士提供短期食物援助的「愛心糧倉」已啟動近一年。上周日(4月25日)參與機構、伙伴教會以及服務受眾在假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安素堂舉行的「以關懷體現愛心.為貧窮建立糧倉」感恩會上分享感受。機構教會和受助者表示通過計劃彼此都獲益良多。

見證耶穌愛的臨在 教會受眾皆獲益

李炳光牧師,表示糧倉是要與政府設立的「食物銀行」互補不足,並希望促成兩家合作,讓大眾知道教會像耶穌基督一樣會伸出援手,見證耶穌的愛和臨在。

伙伴教會同工講述參與「愛心糧倉」的體會。基督教仁愛教會同工表示自己原質疑政府己有「食物銀行」的情況下教會是否有必要設立「愛心糧倉」,但經過一年來的計劃後,發現在社會安全網下有不少漏網之魚,感到教會出手實有必要。

另一教會同工表示在計劃中,伙伴教會本身助人之餘自己亦成為受益者。在糧倉運作的一年間,教會看到有受眾全家信主,有人受洗,教會鼓舞非常;此外透過探訪受眾,無論是婦女、青少年或是兒童部均吸納了新成員,令教會整體得益。

受助者生命得改變

數個主要參與機構新福事工協會、禧福協會、工業福音團契及城巿睦福團契均有邀請受助者分享受助經驗及感受,每個故事都有血有淚。一位在城巿睦福團契得到食物援助的天華弟兄在兩場金融災難中失去了生意,流落至寄宿朋友家裡。在愛心糧倉支援下他渡過生命低谷之餘更得到教會關心,經歷耶穌的擁抱,現今已成為教會的「金牌義工」。

另一位透過禧福協會得到幫助的馮根大叔因太太失踪與在湖南的女兒相依為命,生活艱苦非常。在走投無路之際求主賜出路,結果得到幫助。他流露出無限喜悅,更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七言詩,表達對神及對人的感謝之情。

伙伴教會宣告:要進入貧民居以關懷體現愛心

禧福協會總幹事劉達芳博士帶領各參與機構及伙伴教會代表一同誦讀宣言,表示福音是整全的,只顧靈魂的狹隘福音是將福音矮化,認為今天教會要承接耶穌的使命進入貧民區中,以關懷體現愛心。宣告服侍貧窮人的心志,並呼籲政府正視導致居民食物短缺的制度。

現時全港18區內共有43間伙伴教會。李炳光牧師認為全港現時有千多間教會,只有40多間參與愛心糧倉的行動,反應實不理想,希望將此行動大大地作推廣。劉達芳博士亦表示盼望將有更多教會加入,她希望伙伴教會數字能達到50間,並盼望全港各區都能出現愛心糧倉。

據教關提供的資料,觀塘、屯門及葵青區各有5間愛心糧倉,18區中只有灣仔區仍未有教會參與;宗派方面,參與教會中不少是獨立教會,但全港擁有百多間堂會的浸信會只有5間堂會參與,而亦是最大宗派之一的宣道會及播道會均各只有一所教會加入。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由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香港基督教協進會、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及多個基督教關注基層團體所組成。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