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巿難以忍受?以利亞使團:禱告引發正能量

香港城巿難以忍受?以利亞使團:禱告引發正能量
Almolonga市教會。(圖:ERICK PORTA)
香港城巿難以忍受?以利亞使團:禱告引發正能量
Almolonga市景。(圖:the Sentinel Group)
早前世界知名週刊《經濟學人》將香港評為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中,只有香港是華人人口為主的城市。作為華人,香港的繁榮值得令人驕傲,但繁榮背後,付出的就是香港人本身的身心靈健康。

香港居住空間有限﹑交通擠塞﹑鄰近珠三角工廠排污嚴重,使市民的健康日益受到影響。貧富懸殊﹑政治環境複雜、民怨衝天,都使香港人心靈受創。面對這些令人不快的環境,顯然大部分香港人都選擇了默默忍受,意圖讓自己去適應即使差劣的環境。

以利亞使團近日藉中美洲一城巿轉化的例子,提醒信徒可以藉著屬靈的力量復興城巿。

以禱告「復興」香港

聖經告訴我們,原來城市是可以透過「復興」(或「復還」)回復原先創造的原意,復還生命的豐盛,更復興將來的盼望。聖經說:「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6)。作為居住在香港的信徒,是可以靠神﹑靠禱告,改變現在的環境。

他們提出城市復興的實例:中美洲瓜地馬拉的阿摩隆加 (Almolonga) 1970 年代的阿摩隆加是一個典型淫亂、醉酒和經濟蕭條的社區。人民背負著恐懼、貧窮的重擔,就求助於酒和當地名叫馬克西門 (Maximon) 的偶像。一群當地的代禱者決心反擊,開始動員,向神徹底禱告、呼求。他們和聖靈同工的結果是阿摩隆加成了世上數一數二徹底轉化的社區。一九七四年八月,一位阿摩隆加本地的牧師牧師開始帶領一小群信徒,作了一系列的半宵禱告,宣告這個鎮要得自由!接下來幾個月,神的大能釋放了許多被鬼附的人,包括其中比較重要的是一位馬克西門邪教的領袖。同時,神也醫治許多重症患者,其中有好些醫治好的人帶領許多人奉獻生命給基督。到一九九八年底以前,在這個一萬九千人的城鎮,已經有將近廿四間福音派教會。

然而神在此地的行動並不局限於教會增長,鎮上的商業區也到處可看見個人生命與社會機構轉化的證據。走在街上,可見到「主的祝福」雜貨店,或「以勒」麵包店或「全能神」金屬製品店等等。二十年來,鎮上的犯罪率持續下降。一九九四年,當地四座監獄的最後一座關閉。當人民一轉向神,鎮上的農田也恢復生機,當地的農田變得好肥沃,每年可收成三次。過去每個月輸出四卡車的農產品,現在一天就有四十卡車!當中包括五磅重的甜菜,粗過胳臂的紅蘿蔔和特大號籃球般的包心菜。

《代禱,改變你的城市》作者喬治‧歐提思在書中就提出一些值得參考的行動。首先需有一群委身於城市的牧者,透過謙卑、悔改而合一。然後在牧者帶領下發展一個核心代禱團隊,為城市明顯的捆綁和教會渴望復興的心祈禱。接著繪製初步的屬靈地圖,提供了社區內普遍的捆綁之細節。最後開始大規模的同心禱告(例如為城市作認同式認罪禱告【代下7:14】) 和策略性的行區禱告(例如以代禱認領街道,即每天祝福社區街道,提名為街坊禱告,敵擋一切罪惡權勢,求神的愛充滿街道等等)。藉禱告,可以領受從神而來的行動計劃,再以行動來回應神的指導。

(文中有關阿摩隆加大轉化的內容資料引自以利亞使團2012年7月通訊)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