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工作人員曾兩次在夜間拍攝到這種哺乳動物的照片,它比家猫稍大,模樣則介於猫和狐狸之間,深紅色皮毛,身上有特殊斑紋,小耳朵、強而有力的後腿,還拖著一條毛茸茸的長尾巴。工作人員說,當地人從未見過這種動物,多數婆羅洲野生動物學家也認爲它是新物種。
對此,WWF非常興奮,因爲發現如此大小的新種哺乳肉食性動物的機會極爲罕見,儘管現今還有很多未知名的昆蟲,但哺乳動物新物種則少之又少。而且若確定是新物種,將是100多年來WWF首次在當地發現,亦將是東南亞地區逾70年來首次發現肉食性新物種。
自1994年來,人們在婆羅洲陸續發現了361種新物種,當中包括260種昆蟲、50種植物、30種淡水魚、7種青蛙、6種蜥蜴、5種蟹、兩種蛇和1種蟾蜍。不過,還是有更多的新物種未被發現,尤其是在婆羅洲中心的原始森林裏面生活著衆多不爲人知的物種。WWF婆羅洲項目的國家協調官員StuartChapman驚嘆說:「這片偏僻的森林裏還隱藏著多少其他秘密?」
不過,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在當地發展經濟的背景下,人們大力推動木材、橡膠、棕櫚油和紙張貿易,從而使婆羅洲這一全球最重要的野生動物中心遭受過度的林木濫伐和資源開採,面臨嚴峻的威脅。據法新社報導,只是由於非法砍伐造成的森林損失,印尼每年至少有280萬公頃,面積相當於半個荷蘭。而且販賣與走私野生動物的情况也日益嚴重,很多珍貴的生物被一些牟取暴利者無辜殺害或者捕捉。
爲此,WWF呼籲對婆羅洲自然資源切實加强保護,特別是位於島中心的原始森林。WWF人員說﹕「婆羅洲森林不但對保護野生生物很重要,它對保護水資源以確保婆羅洲繁榮亦起作用。失去婆羅洲心臟,將是婆羅洲不可承受的慘劇,也是亞洲乃至全世界的慘劇。」
婆羅洲位於東南亞的南海,是世界第三大島,有著世界最古老的熱帶雨林,其多樣的生態系統與豐富的野生資源世界著名。現由馬來西亞、印尼、汶萊三國家統治。